先生“我并无大刀,只有笔一支,名曰‘金不换’”的话,桌旁有把藤躺椅,迅翁就在此日夜疾书痛击时弊,累时就坐藤椅上抽烟沉思……
香山路7号为孙中山故居,这座幽雅的花园住宅是华侨所赠,一九一八年孙先生与宋庆龄婚后在此住了六年,室内陈列均系原物,是宋庆龄按当年格局布置的。距此不远皋兰路有张学良故居,抗战前少帅携赵四小姐在此居住,并戒了毒。热闹的复兴中路512号乃画家刘海粟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办中国首家美术学校——上海美专时的旧居,如今已破旧了。一九三七年大作家巴金搬到市中心淮海中路927弄59号一住就是十八载,《家》、《春》、《秋》和《寒夜》等名著均脱稿于此。华山路303弄16号为大学者蔡元培旧居,这幢绿树环绕的别墅堪称闹市中的宁静港湾。教育家陶行知故居在武威东路76号,现为陶行知纪念馆。延安中路四明村923号那幢灰色石库门洋房,曾住过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不难想象当年这对才子佳人携手进出的浪漫情状。才女张爱玲栖身过的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更是她无数粉丝朝圣之处了。
“名人故居宴”热京城
六朝古都北京作为头号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数不胜数。仅政界名人,就有清政治家兼民族英雄林则徐、清洋务派领袖张之洞、资产阶级改革家康有为、梁启超、末代皇帝溥仪、维新人物谭嗣同、反袁名将蔡锷、北洋总统黎元洪、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民国将领杜聿明……以及开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等等。
作者回忆说,我瞻仰过李大钊的几处故居,他在文华胡同二十四号居住时间最长。这是个普通三合院,陈设简朴,正房东间为主卧室,西间供子女读书。西厢房是大钊书房和会客室,他在此“铁肩担道义,妙手着华章”,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夜也是在此被张作霖抓走,二十天后英勇就义。我还造访过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八号的毛泽东故居,低矮简陋的北京民居,一九一八年秋二十五岁的毛泽东组织同学赴法勤工俭学首次进京,在此住了半年,翌年春离开。同住者有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陈昆甫、罗子钻、罗章龙等,谁会料到这群淳朴学子中竟有日后的国家元首?
鲁迅、梁实秋、老舍、梁漱溟、张恨水、齐白石、邵飘萍、田汉、叶圣陶、沙千里、章士钊、蔡元培等等文化名人也曾在京居留。我去过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清朝名臣纪晓岚故居,两进的四合院,过厅悬有纪昀手迹“阅微草堂”匾额,其中一室为船型,非常特别,上书“岸舟”二字。院内有藤萝、海棠及古槐,葳蕤喜人,当年纪公就在此研究学问处理公文,咏出“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诗句,写出二百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阅微草堂笔记》,成为一代大儒巨擘。近年京城流行“名人故居宴”,纪昀故居已成晋阳饭庄,后海边的王府宅第纷纷仿效,恭王府——即和珅故居的四川饭店、曹雪芹故居的红楼酒店、梅兰芳故居的梅府家宴、谭宗浚故居的谭家菜及慈禧故宅的桂公府饭店等等,都生意兴隆,春节里中外食客更趋之若鹜!
名人故居的冷思考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据去年北京市政协和市文物局普查显示,仅东城、西城和宣武三区就拥有三百余所名人故居,但不少已在城市改造和现代化进程中消逝了。被拆除重建的故居更不少,八道湾胡同的鲁迅故居就遭此命运,一些有识之士尴尬道:“新砖新瓦新门脸,这还是鲁迅故居么?”有的名人故居甚至租给商家或被强行挪用。对此,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说“有关部门是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破坏文物!”
出国观光,历史悠久而却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随处可见。始建于一七二七年的德国古城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就是一座妥善保存的乳白色楼房,令中国游客惊羡有加,位于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距今二百八十年了,也毫发无损。在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