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打开门来广纳宾朋,把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关、融资、技术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而不能守着‘革命圣地’孤芳自赏。”甘肃省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杜永胜说。
会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坐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会师,从而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年红军会师的旧址如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可是,就是这块享誉国内的革命圣地,2006年以前每年只有两万人次的客流量,门票收入不过5万元。“那个时候,我们这儿基本上是被动服务。”杜永胜说,“景区的大门经常是铁锁紧闭,根本找不到人。”
从2006年起,国家加大了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投入,兴建了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内有翔实的史料、实物、艺术品等各类展品,并采用电动图表、触摸屏和声光电多媒体实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全景式地回顾了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与此同时,会宁县也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社会资金,修缮了红军会师纪念塔、会师楼等原有建筑。
杜永胜说,近年来,他们广泛开展推介活动,在电台、电视台、报纸上做广告,派人到大中专院校上门宣传,远赴北京参加旅游推介活动。2007年4月,他们专门组织了“会宁红色旅游推介会”,有100多家旅行社到会,其中60多家与会宁签署了合作协议。会师旧址还举办了“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长征组歌”大型公益演出等活动。
杜永胜说,要想让游客满意,还得在“内功”上下功夫。他们制定了20多项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制;延长了开放时间,保证游人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工作人员。讲解员由两个增加到八个,并被派到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接受专业培训,讲解员李俊丰还获得了甘肃省讲解员导游大赛的第一名。
“游客参观完会师旧址之后,感触都特别深。”杜永胜说,“有的游客跟我们讲,看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才真正明白什么叫‘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意志坚如铁’。”
2007年,到红军会师旧址参观的游人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0万元,由此带来的住宿、餐饮等收入更是飞速增长。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红色旅游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杜永胜说,“会师旧址面貌的焕然一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用新思路发展红色旅游,既能大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妥善保存革命旧址,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