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拍照。
老汉名叫聂水泉,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也是羊楼洞英烈墓群的守墓老人。他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守了9个年头,老伴和女儿都去赤壁城关做生意了,只剩他自己每天坚守在墓地。
青山无语,英雄不寂寞。近三分之一的坟茔上,摆着半新的花圈,有的墓碑前还有空的白酒瓶子,昭示着不断有人来祭奠。老人说,到这里来得最多的是附近的中小学生,还有全国各地的记者,其次是前来拜祭亲人的烈士亲属。
放眼这片曾写满忠肝义胆和血火传奇的英烈墓群,一种年深日久的陈旧与墓地外茶林的葱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有较大的改观!”赤壁市民政局优抚科负责人介绍,为了教育后代不忘历史,该市成立了“羊楼洞烈士陵园修缮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号召各界积极捐款为英烈建立一座14.2米高的纪念碑;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为英烈墓群勘测绘制了陵园建设规划图。此外,已将羊楼洞烈士墓群纳入该市烈士陵园管理所统一管理,把羊楼洞村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昔日沙场秋点兵,今夕英魂任凭吊。在人称湖北“谷子地”的老民警余法海数年如一日的奔走和无数好心人的苦寻下,目前已有80多位英烈,相继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得以魂归故里。
人们不仅关注英雄的生前名,更关注英烈的身后事:山东、广东等地开始为英雄追授烈士,还有一些地方为英烈后代送去温暖与关爱——
我们相信,有亲人的思念,有乡人的尊崇,有政府的担责,有公众的关注,那些默默无闻长眠他乡的英烈,定当能全部魂归故里,英雄们也会迟早“正名”,得到他们应有的荣光。
不过现在,尚有60余名英魂尚在他乡,还有无数人为他们奔波在寻亲的路上。(记者陶忠辉 邹汉青 通讯员孙华山)
羊楼洞英烈寻亲大事记
2006年6月,本报收到读者余法海来信,称赤壁市羊楼洞一无名山岗上,142名革命英烈长眠于此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他曾向全国113个县市发出寻亲信函和电话,只找到温秉仁、许奎等4名英烈的亲人。
同年7月12日,本报刊发消息《忠骨埋异乡 沉睡半世纪》、通讯《为了英烈魂归故土》,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200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为羊楼洞英烈寻亲”活动,为10名英烈找到亲人,并找到一名“活着的英烈”胡金海。
2007年8月,寻亲故事走进湖南卫视直播室,感动全国观众。
2007年8至12月,湖南《法制周报》、辽宁《辽沈晚报》、河北《燕赵都市报》等各地媒体纷纷加入寻亲队伍,为所在省份英烈寻找亲人。寻亲取得突破性进展,共为73名英烈找到亲人。
2007年12月,赤壁市委、市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向英烈学习,群众积极捐款为142名英烈修建纪念碑。
2008年1月,余法海被请进北京,寻亲故事走上央视荧屏。
至2008年元旦,全国共有65家报刊、28家电视台、73家门户网站报道了羊楼洞寻亲义举;社会各界共为80名英烈找到亲人。(记者 崔逾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