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日起,《抗敌报》(江北版)改为铅印4开报纸。报社人这时增加到100多人,报纸由3日刊改为2日刊,发行份数增加到5000千份。1940年10月下旬,中原局遵照中央指示,向苏北盐城地区转移,《抗敌报》(江北版)停止出版。
《抗敌报》出了苏北版
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主办《抗敌报》(苏北版),1940年10月在海安创刊。初为油印,后改为石印,同年11月改为铅印,四开四版,三日刊,4开4版报头都是照军部出的《抗敌报》木刻的,是周恩来题字,编排的格式也和军部出版的一样,每期印有4000多份,张崇文主持编辑工作。1941年1月,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成为第1师机关报。
同年5月,又改为中共苏区中区委机关报,俞铭瑛、徐光霄先后任主编。1942年7月,因日伪军大举“扫荡”苏中地区停刊
《抗敌报》像火炬似军号
党报、党刊是党的主张、意图和战斗任务同广大群众见面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当时敌后地区,由于国民党军队狼狈撤退,群众思想比较混乱,办一张报纸,把国际形势和全国抗战形势(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斗争的胜利形势)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这对教育群众,澄清混乱思想,逐步树立起抗日斗争的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敌后地区广大群众尚不了解共产党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通过报纸、报刊宣传,在广大群众中消除了由于国民党顽固派长期进行的反共宣传而造成对共产党的误解,使之对当时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措施,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强大的抗日力量。在坚持反扫荡、坚持原地斗争的干部和群众,能看到自己报纸,就知道共产党、新四军还在这里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从而鼓舞起很大的信心。有的地方干部,夜间把报纸贴在大路旁的墙头上,人们白天看到报纸,奔走相告:新四军没有走。我们报纸照出,人民高兴,敌人害怕。有的同志说,当年根据地的报纸,可以说是新四军的一支劲旅,一个方面军。
《抗敌报》、《抗敌》杂志的创办与发展是依靠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的力量和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办起,并使各界群众认识到《抗敌报》、《抗敌》就是新四军的喉舌,是广大抗日群众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报刊,并积极为报纸写稿,在报上发表意见,使群众能看到、看懂。使各界民众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总之,抗战初期的《抗敌报》、《抗敌》通过各种形式报道战斗在江南的我党领导的新四军这支光荣的人民军队,她象黑夜中的火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她象嘹亮的进军号,激励人们走向抗日的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