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有的字迹褪色模糊。(记者包思亮摄)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着一些铭记城市记忆的标志性纪念碑,或记录着城市难忘的历史,或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足迹和荣誉,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这些纪念碑由于缺少呵护,有的碑文褪色、字迹模糊,有的碑上满面尘土、少有人擦拭,还有的碑文出现缺失,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位于市区三角花园,原建于1931年,原威海市政府于1980年重建。当年担负重建工作的刘德煜老人说,该塔“文革”中曾经被当作“四旧”而抹平了塔上的字迹,但该塔的纪念意义是永远不能被遗忘的,它不单单是威海的历史,也是世界的历史,所以,原威海市政府于1980年重建该塔,筑塔用的汉白玉就是他带人到莱州采购的,塔上“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几个大字则是镏金大字,金光灿灿。多年来,这座塔栉风沐雨,记录着威海一段特殊的历史,更见证着威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在风雨的洗礼中,该塔的“容貌”已经今非昔比。
10月27日,记者在塔前看到,原本镏金的“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几个大字,每个字下方都有风吹雨淋后的印迹,那一道道残痕和褪去的颜色使得这几个大字不再那么清晰;“塔记”一文中约半数的文字也褪色,在碑面上形成白色、灰色的几片。从烟台来威海旅游的林先生攀着塔前的铁链,探身碑前认真地看,还是没有完全看清楚“塔记”中的文字。“来威海旅游,要看刘公岛,更要来看看这座纪念塔。”林先生说,该塔和刘公岛一样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此打扫卫生的孔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经常有游客来参观,有些游客因为看不清“塔记”文字,还特意爬到塔身跟前去阅读。居住在青岛路7号楼的苗女士告诉记者,塔前的几个照明灯也有一段时间不亮了。
面对该塔的状况,刘德煜老人说不忍心再去看一看,但告诉记者,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为该塔“镀金”。
在我市建设部门工作多年、曾任城建档案馆馆长的周宗海老人十分关心市区纪念碑的状况。他告诉记者,市区还有“国家卫生城市”纪念碑和“齐鲁杯”碑,是全市人民和威海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结晶。但“国家卫生城市”纪念碑却布满尘土,而“齐鲁杯”则缺失了原来的说明文字,几成被人遗忘的“角落”。
昨天上午,记者先后来到“国家卫生城市”纪念碑和“齐鲁杯”碑前。用手触摸“国家卫生城市”几个字时,手上即沾了厚厚的灰尘,碑上边还有模糊的“办证”电话号码野广告。碑上铭刻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记”一文也是字迹模糊,不容易辨认,附近的一些老人正依着它晒太阳。“这可是值得让威海人骄傲的大碑,但很久没见人清洗过它了。”其中一位老人的话中“大”字的语气很重。当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担任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创建卫生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姜树清老人告诉记者,1990年威海赢得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这是全市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无形“资产”,是威海繁荣发展的金字招牌。这块碑现在被湮灭在了城市的一个角落里,那么不起眼了。“我们已经向人大提交了有关完善该碑的一些议案。”老人说,他们希望“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名片能历久弥新。
竖立在市区昆明路隧道东出口的“齐鲁杯”纪念碑,是1990年地级威海市成立初期,我市积极响应省里城建“三上”活动,即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上水平而获得的荣誉纪念碑,但目前除了碑上“齐鲁杯”几个大字外,无任何关于该碑的介绍。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有的认为是在某个体育项目上获得的名誉,有的认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