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逐步实施,“原生态的历史”一个个被搬入景区: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坐下来与打草鞋的老农拉家常、话农桑;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在黄洋界上重走毛泽东、朱德挑粮的小道;可以扮成客家妹子撑着竹筏,到下七河重温“小小竹排江中游”。这些经典情景再现将游客们带回到如火如荼的红色岁月之中。
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利娟认为,现代旅游越来越强调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只有游客充分融入其中,才会感到“不虚此行”,也更容易吸引回头客。
红色文化内核让红色之旅走得更远
有关专家认为,成功的红色旅游就是要让人们去触摸鲜活的历史,体验到革命战争的悲壮色彩、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搭建起现代人与红色年代的情感之桥。“红色旅游只有成功地把革命文化内在的精神价值‘外化’出来,才会备受游客欢迎。”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傅柒生这样认为。
抓住根植在厚重历史中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才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红色文化正在催生旅游业的一种新业态,为各地的红色旅游发展破解“一次性旅游”的难题。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调查表明,2007年以来,延安市的大型实景演出“延安颂”和“梦回延安保卫战”,井冈山市的“井冈山”,临沂市的“蒙山沂水”以及重庆市渣滓洞的夜间实景演出等,都成功地抓住红色精神的内核、打造了红色文化品牌,受到游客欢迎。2007年,在延安观看“梦回延安保卫战”的游客超过11万人次,演出门票收入达到340多万元。
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的提升,使红色旅游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自费游客在成为红色旅游消费主体的同时,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主要的出游方式。在福建上杭、江西井冈山等地,家庭自助游、自驾车游的散客已占到六成至八成。“这说明,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使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和旅游方式开始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傅柒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