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2日报道】题:参观中国的核历史(记者 唐·李)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引爆自己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传来,成千上万名科学工作者和军人跑进西海镇的这片草地,欢呼雀跃,热泪横流。
那是一个胜利的时刻,激动的泪水洗刷了苏联取消支持、中国经济衷败崩溃的耻辱。但是,驻扎在这里(当时所谓的“221厂”)的3万人大多不知道,正是他们的研究和工作推动了中国进入核大国行列。
40多年来,“221厂”一直是个神秘的禁区。如今,政府官员正在采取行动,要把中国政府宣传“红色旅游”,教育公民、激发爱国热情采取的积极行动之一。
最近的一个早晨,导游韩金梅(音)费劲地打开一扇3吨重的钢门,这扇门在地下30英尺(约合9米)深处,有3把大锁。韩告诉我们,它防爆,也防毒气,说着进入一条通向基地总部的走廊。
一个房间里有一台老式无线电话交换台。另一个房间有一台1.8马力的发电机。韩说,它的发动机来自苏联但马上补充说,地下室里的其它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她用手电照了照一架载波波通讯机上贴的红色标签。
“这个标签说明,它是国内制造的,”她说。那块小小的商标上印着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话:“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个地下指挥中心今年4月向公众开放。那个月,工人开始建造投资1000万美元的“原子城”博物馆。青海省海北州旅游局的官员说,政府还计划恢复过去的某些装配厂、掩体和岗哨。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投入大量经费修建公路,保护环境。几十位官员都在这里安了家,为的是向人民保证这里没有核废料危险。官员说,放射性废料埋在距海北州西海镇约5英里(约合8公里)的地下30英尺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