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肖劲光由于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动撤出黎川县城和金溪浒湾,事后,遭到关押和“公审”,这就是发生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起重要冤案“黎川事件”。
黎川城下,肖劲光两度“败北”
1933年9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黎川作为战略要地,成为敌我戏方争夺的焦点。
黎川,位于瑞金的东北部.与福建毗邻,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既是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结合部,又是蒋介石包围中央苏区的东线与西线部队交汇合点。
进犯黎川县县城的,是陈诚指挥的北路军周浑元部的3个师。
苏区闽赣军区司令部设在黎川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肖劲光。
大敌当前,要不要死守黎川城?中共内部发生了分歧,博古和李德坚持“御敌于国门之外”,要求死守。被剥夺了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则主张放弃,诱敌到福建建宁、泰宁一带,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中消灭之。负责黎川前线指挥的肖劲光,赞成毛泽东的看法,他给“前总”发电,建议让出空城,集结主力于黎川东北部,从侧面打击故人。
然而,毛泽东和肖劲光的建议未被接受。肖劲光接到的命令是“死守黎川”。
9月中旬,周浑元3万余人兵临黎川城下。周浑元从井冈山根据地一开创就与“朱毛打交道”,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他就参加了三次,是红军的“老冤家”。
就在黎川大敌压境的前一个星期,李德却将肖劲光的主力部队全部调走,其主力19师被调往福建,独立师被调往峭石,以解该地之危。黎川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只利下肖劲光的一支70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
不日,闽赣省委(省委书记顾作霖 )和省政府(主席邵式平)也率机关撤出黎川城。
周浑元部开始向黎川发起进攻。肖劲光率教导队和游击队在城外与敌巧妙周旋。尽管小心冀冀,但仍被周浑元发现了兵力不足的“秘密”。
黎川无法“死守”,肖劲光只好率部撤出黎川,退到60公里外的溪口。
9月28日,黎川失守。
失守黎川,肖劲光并未被立即“问罪”,而是奉命回瑞金接受任务。根据中央把小团小师整编成大团大师正规部队的决定,肖劲光以原赣东北红十军、闽北独立师和他领导的闽赣军区的部队为基拙,组建红七军团。1933年10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命令成立红七军团。寻淮洲任军团长,肖劲光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下辖19、20、34三个师和红十军南下独立团。
1933年11月,红一方面军“前总”发出“收复赤色黎川”的命令,要求肖劲光率红七军团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攻打黎川城外围据点浒湾。
按规定时间,红三军团没有到位。恰在此时,敌人的一个主力师向浒湾运动。“前总”命令肖劲光阻击,等红三军团主力赶到时再发起进攻。
肖劲光手中只有2000人的兵力。他和粟裕各率一部在八角亭与敌发生激战,坚守阵地一天一夜。
第二日傍晚,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赶到浒湾。
敌师受阻后,摸不清红军实力,退居森林修筑工事。
连日兼程,彭德怀病倒了,红三军团由彭雪峰指挥。由于情况不明,也未与肖劲光接上头,彭雪枫命令部队发起攻击。一夜之间连续4次冲锋,但均未成功。敌军依托工事和森林屏障,使红三军团蒙受较大损失,伤亡800余人。
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肖劲光和粟裕估计可能是红三军团主力赶到,于是也主动发起进攻,但也未奏效。
第三天,陈诚派3个师的增援部队赶到浒湾,并出动12架飞机,轮番轰炸红军阵地。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敌军反守为攻,很快突破了红军阵地。彭德怀、肖劲光、粟裕分别率部撤出浒湾。 浒湾一战,非但没有收复黎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