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二、三层为砖木结构,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楼内有7个房间,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罗马拉式拱顶,三楼有凉露台,平面布局较合理,有明显的西式风格。楼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组织民族革命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扩大红军"、"扩大革命战争,实行土地革命"三条宣传标语。
红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弘扬红军革命精神,1957年,漳州市将毛主席居住过的"芝山红楼"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1971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芝山红楼"先后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漳州市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纪念馆馆藏丰富,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图、表、文告和人物肖像、遗址照片。馆里共设四个展室。根据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突出漳州战役这一专题。其中,"毛主席工作室"是根据当年同住该楼的邓子恢、罗明、曾志、吴洁清(毛主席的警卫员)等老同志的回忆和指点,按原样摆设的。展品中还有珍贵的《毛主席致电周恩来》三封电报原文抄件、《林彪、聂荣臻在飞机前合影》、《红军指战员参观飞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合影》等历史照片。还有1932年进漳、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94名将军的肖像(3名元帅、1名大将、12名上将、23名中将、55名少将)。红军进漳,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构成一部珍贵、生动、直观、真实、特殊的爱国主义教材。
为了进一步弘扬红军革命精神,拓展、延伸教育阵地,扩大宣传效果,1992年,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纪念日,经报中央和省委批准,在纪念馆左前方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原东路军政委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碑形采用抽象设计,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体。它是根据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含义设计的。主碑体由两根人字形的台柱支撑,象征着工农支持红军,三位一体。碑底座是3层黑色花岗石圈,表示红军是在粉碎国民党3次"围剿"后,东征漳州的。碑高1932米,表示东征漳州的时间是1932年。纪念碑底座有6层台阶,代表60周年。碑顶上金色镰刀铁锤图像,告诉人们要永远不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打下了社会主义江山。纪念馆与纪念碑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1956年12月,邓子恢同志参观"红楼"时,还亲自指认并强调1932年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时,总部设在原"寻源中学"学"教学楼即现在的6号楼,解决了纪念馆建馆以来一直在努力调查着的问题。
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坐落在芝山脚下,现漳州市人民政府大院内。纪念馆建馆以来,坚持对外开放、自由参观,参观者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