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能吃。他比较喜欢吃鱼,但是他不太爱吃大鱼,喜欢吃小鱼。毛主席喜欢吃鱼腹部的肉,不喜欢吃脊背处的肉。
“毛主席特别喜欢吃鱼头,我们常给他做砂锅鱼头、砂锅鱼脑。吃鱼头,毛主席就不忌讳大鱼了。我们常常给他炖两三斤重的大鱼头,煮熟了以后,把骨头剔干净了给他吃。毛主席还喜欢吃牛肉、猪肉、羊肉……我在毛主席那里发现他不吃酱油,无论做什么菜都不让放酱油。”程汝明给毛主席做红烧肉,是将糖放在油里炒成红色,绝不放酱油。除此之外,毛主席对饭菜没有更多的要求,对饭菜的摆放也没有讲究,他也不喜欢在盛菜的盘子里放什么雕花点缀之类的东西。平时程汝明把菜做好后,习惯用个碗扣在上面,以防晾凉了。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工作会议,继续批评“反冒进”,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六次重要讲话。这一次,程汝明不光是在专列上为毛主席主厨,还下了车,和李锡吾跟随毛主席住进了开会的宾馆。回到北京后,程汝明和李锡吾一起去了毛主席的家。
程汝明到毛泽东家中做饭菜,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而他被正式安排进毛泽东家服务,则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他住进了中南海,就在毛泽东家住的丰泽园的院子里边的一栋两层小楼里。
给毛泽东做饭菜的厨师,通常是经过好几次试换才选定的。毛泽东有个习惯,他没吃过的菜肴,不管多么有讲究,即使是名系名菜,你就是烹制得再好,他也不吃,一筷子都不动。再好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客人一次不吃,两次不吃,他心里马上就没底了,不知道做什么好了。领导见到这种情况,也就琢磨着得赶紧换厨师了。
程汝明能成为毛泽东家的厨师,显然在于他多年在专列上烹制的饭菜赢得了毛泽东的认可。但厨艺的高低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他为人正直、忠厚老实、性情随和,也是中选的重要因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毛泽东服务的厨师不止一个。程汝明进中南海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李锡吾为主、程汝明为副的厨师班子。他们一中一西搭档,相得益彰。
成为毛泽东的家庭厨师后,程汝明更注意观察。他发现毛泽东吃菜喜欢油水大,就想做个葱花滋油饼给毛泽东尝尝,看他喜欢不喜欢。没想到毛泽东一吃,非常受用,连说再给我一个。
可程汝明当时就想做一个试试,并没准备多做,必需的作料、半成品都没有。见毛泽东坐在那里等着吃第二个,不免有点儿抓瞎。他赶紧让李锡吾帮忙,现炸猪油切葱花,自己先和面,接着给毛泽东烙饼。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程汝明说。“酪炸”,现在叫“炸鲜奶”,毛泽东最早吃这道菜是住在上海的时候,自那次吃了以后,毛泽东就喜欢上了。这道菜程汝明也会做,因为它是从西餐中演变过来的。毛泽东那次突然点这道菜,是中共中央在庐山开会期间。
因为做“酪炸”需要时间,有好几道工序。如果不是事先做准备的话,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出来。这种情况让程汝明他们措手不及。
一般情况下,给毛泽东做什么菜,厨师们心里都有数,事先做好准备,通知下来后,十几分钟就齐活儿了。有时毛泽东想吃什么了,也会比较早地告诉厨师,只是这种临时即兴的想法很少。
然而,毛泽东吃饭已经形成惯例,从他告诉警卫员通知厨师做饭,到烹饪好了上桌,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你不能让毛泽东没完没了地等饭吃,特别是有时候毛泽东吃完饭就要睡觉,叫开饭时就服用了安眠药,半个多小时的等候和用餐,完了正好药效起作用。如果上得慢了,他就昏昏欲睡了。
作为毛泽东的专职厨师,你也不能在毛泽东点了某个菜的时候,你说不行,我做不出来,因为毛主席毕竟很少自己提要求,所以当他提出要求时,厨师就应该尽量想方设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