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韩国华,是红安县一名普通“的哥”。说起自己的家乡,韩国华一脸自豪:“咱红安可了不得,全国就数这里将军最多!韩先楚你晓得吧?上将啊。就是我们湾子的!”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曾亲笔写下这句话。红安,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有书记载,建国后这里出过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理主席)、李先念,以及223个将军。
黄麻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齐名
80年前的那声惊雷,让红安载入了中国史册。
党史专家、红安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彭希林介绍,在中国革命史上,爆发于1927年的黄麻起义,和同年爆发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齐名,被誉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生的农民武装起义。
黄麻起义爆发于1927年11月13日。那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同年8月1日,爆发了南昌起义,不久又在两湖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在这一背景下,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爆发了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应该分为两次”,彭希林说,1927年9月,中共黄安、麻城县委为贯彻“八七”会议武装起义指示,曾发动黄麻两县贫苦农民起义。但因缺乏起义经验未获成功。
当年11月3日,中共黄麻区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成立,决定发动更大规模暴动,夺取黄安县城。11月11日,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成立,潘忠汝任总指挥。11月13日,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当地义勇队千余人,攻打黄安。次日凌晨4时,起义武装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为主席。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
黄麻起义的胜利震动了当局。当年12月5日,国民党调集1个师的兵力袭击黄安。鄂东军突围后,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黄麻起义建立了政权,实施了土地革命,是一次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伟大尝试。起义中走出了李先念、詹才芳、王树声、陈再道等中共名将。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和军队,为后来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第一将军县”,将军知多少
红安到底出了多少将军?有人说223个,有人说100多个,更有人说500多个。“准确地说,红安正式授衔的将军应该是61人。”彭希林说。
彭希林介绍,红安的授衔将军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10人,少将军衔43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郭天明、周纯全、王建安、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王诚汉、谢富治。
彭希林解释,1952年原黄安县正式更名为红安县,划出部分区域分别归属河南新县和湖北大悟县,在划出的行政区域里,还有14位原黄安籍将军,其中包括刘华清、聂凤智等名将。
1988年恢复将军授衔后的一批新将军中,红安占9人。其中包括恢复军衔后的第一批女将军吴晓恒少将等。
彭希林介绍,所谓“223个将军”的说法,源自所国心、董滨撰写的报告文学《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223这个数字,是在61名将军的基础上,加上162位红安籍师军级高级将领而来。这些高级将领很多本应授衔将军,却因文革等特殊原因而错过。
“红安”二字,新中国命名
黄安为何要改名红安?红安县文化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