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大众,把比赛变成了参与的快乐歌唱形式,从而唤起了百姓的热情,吸引了大众的参与。
传唱红色歌曲,传承红色文化。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说,红歌会的成功让我们有众多的意料不到:意料不到红歌也这样叫好又叫座;意料不到红歌让这么多人感动……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红歌会的“粉丝”当中,竟有这么多的年轻人。
江西吉安市第一中学的张蕤同学今年高考以699分的总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为了表达自己对红歌的热爱,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红歌会。他说:“井冈山养育了我,红色精神已注入了我的血液。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我爱红歌,红歌精神会让我受益一生。”
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红歌现象”时认为,红歌会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模式,但在内容上却避免了肤浅和低俗,转而引领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主旋律。红歌会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红歌的认识,在重唱经典歌曲的同时,节目组创人员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以及电视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使得红歌由“过时”成为时尚,以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形式出现,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带给人感动。
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随着红歌与红歌会日渐红火,昔日的红歌精神再一次被点燃。
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
“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网民在网上对红歌会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荧屏上的某些缺失。在全社会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之际,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
近年来,选秀节目成了多个电视台重点打造的节目。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让这类娱乐节目一度引起观众狂热追捧。但是随着这类节目的泛滥和低俗化,招来的非议远比其收视率的火爆更让人关注。不少观众认为,这类节目的功利色彩和一夜成名的诱惑,已经让娱乐变味。
日前,中国红歌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和一些地方领导同志认为,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鲜明的特色,对当前发展我国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有很多启迪。有关人士指出,人类面临的挑战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挑战,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以创新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中国红歌会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喻春龙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众传媒承担着重要责任。传媒最重要的职责是引领而不是迎合;节目收视率不能靠低俗来换取,而要靠时代精神与人性光辉来赢得。在大众呼唤优秀电视节目和文艺产品的时候,中国红歌会无疑彰显着一种榜样的意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感动。但能穿越时代和社会并感人肺腑、动人情怀的,常常是那些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主旋律。凝聚着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作品,总是能激发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国红歌会成功的关键,也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红歌会留给大众传媒的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