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到十七大,其精神实质一脉相承,都是围绕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不久,来自中国社科院、河北省社科院、石家庄市社科院、河北师范大学和西柏坡纪念馆的专家、学者与教授们,在西柏坡参加“追溯西柏坡历程 贯彻十七大精神”学术研讨会时发出的心声。
10月20日,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西柏坡纪念馆和河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研讨会在革命圣地举行,共有60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大家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弘扬西柏坡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进行深入研讨,议论十分热烈。
“从西柏坡到十七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脉相承”
在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两个务必”具有长期性、重要性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李伟认为,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来的,才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中央确定,“在革命胜利以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国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从1949年3月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从西柏坡这个地方,航向已经开通,目标非常明确,一个被中国人民打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开始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的起点就是从西柏坡开始的。
据李伟介绍,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德就提出,“我们要找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认为,把从西柏坡开始走来的新中国,从那里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才有了1982年即改革开放三年,邓小平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胡。”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肖贵清、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刘爱武指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许多方面提出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并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事业向前发展。
“民生为本,党执政的价值理念的升华”
十七大精神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十七大报告中有不少新提法,如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