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中)、姚宁(左二)、江世龙(右二)在排戏。盛磊 摄
“‘主席’,有个事情向您汇报……”“周总理”右手微微弯在身前,用带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轻声说。“毛主席”则左手叉腰,右手拿着香烟仔细地听着。旁边,身着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静静地站在那里,含笑看着两人……
昨日下午,三位湖南本土特型演员来到长沙河西的银建社区,为次日举行的一台九九重阳节文艺活动在精心彩排。
三名特型演员齐聚长沙
采访车刚刚开进岳麓区银建社区,几名头戴红军帽的大妈就迎了上来。“你们是长沙晚报的记者吗?快来,‘主席’、‘总理’和‘小平’同志已经在等你们了!”她们转身将记者带进了旁边的一栋居民楼。
记者发现,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朱建平身材高瘦,颇像年轻时候的毛泽东;36岁的江世龙面目饱满很像中青年时期的邓小平,而已经54岁的姚宁面庞消瘦,和晚年的周恩来有几分神似。
“我们三个人聚在一块,这还是第一次。”姚宁说。姚退休前曾在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公安局等部门任职。“我是2006年在沅江和朱建平结识的,当时他正在筹备一台‘开国大典’的节目,他演毛泽东,我客串了周恩来的角色。”
正是这场演出,又把神似“邓小平”的江世龙给吸引过来了——江世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朱建平和姚宁在沅江演出的新闻,彼此便进行了电话联系。
后来,租住在银建社区的姚宁又多次在群众文艺演出中扮演周恩来,不少人都说演得像。今年重阳节前夕,他冒出个想法:把朱建平、江世龙邀请过来,大家一起为社区老人们演台戏。这个提议,得到了朱、江两人的积极响应。
“毛委员”在当地名气不小
一身草绿色的衣服,身材高大,双目有神,朱建平版的“毛泽东”形象十分逼真。今年44岁的朱建平是沅江市琼湖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干部,10多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朱建平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时,邂逅了电影明星李秀明。因为朱建平长得像毛主席,李秀明推荐朱建平在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湘魂》中客串了一回“毛委员”。从此,沅江市每年举行大型活动,都要安排一个关于毛主席的节目,而扮演毛主席的自然是朱建平。在当地,朱建平名气可不小呢!
朱建平告诉记者,为了模仿好毛泽东的语音语调,他曾多次到韶山与韶山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掌握了韶山话的音韵,他一开口说韶山话,别人还以为他是地道的湘潭人。
朱建平是位毛泽东红色资料收藏迷,家里满屋的墙壁上都张贴着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照片,无论走到哪里,朱建平只要发现哪本书里、哪张报纸上毛主席的图像自己没有,就会设法收藏。此外,他还收藏着数百枚毛主席像章。
“小平迷”欲自编自演历史片
现年36岁的江世龙曾是一名媒体工作者,为了自己的特型演员之路,他追随小平同志生前的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
江世龙1972年5月出生在凤凰县,15岁时因文艺特长特招入伍。在部队,他成功出演了话剧《大别山的情怀》中邓小平这一角色。国家一级导演张谦观看该话剧后,夸奖他说:“没想到你演得还真像邓小平,可以去当特型演员了。”
张谦导演的夸奖使江世龙深受鼓舞,同时也使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做一名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此后,江世龙开始广泛搜集有关邓小平的各种资料,认真研究,细心体会,努力做到形神兼备。1990年,江世龙转业回到凤凰县,在繁忙工作之余,他没有放弃自己特型演员的梦想,他搜集的有关邓小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堆起来有1米高。
2002年,江世龙开始自费追随小平同志的足迹在国内游历。2006年,江世龙创建了湖南开拓民族艺术团并自任团长。目前,他正在为演出一部历史影片中邓小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