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代名将粟裕、陈赓、谭政,是令敌人胆颤心寒的赫赫战将。在部属和官兵面前,他们又是循循善诱、可亲可敬的师长。3位老同志忆起当年和他们在一起的件件小事,至今仍激动不已。
波涛汹涌,军舰颠簸,不少水兵都呕吐了,花甲之年的粟裕将军仍坚持沿石礁航行一周。对他这种工作精神,张志学记忆犹新———
粟裕带我搞调查
1966年春,张志学跟随粟裕同志去东南沿海调查海边防建设。张老回忆道:粟裕在上海了解到,一些同志对把沿海一个水面石礁改造成炮阵地有不同意见,他不轻易肯定或否定,而是乘军舰亲自去实地考察。当时,波涛汹涌,军舰颠簸,不少水兵都呕吐了,粟裕同志仍坚持沿石礁航行一周。事后,他根据自己的考察向军委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
1970年初,粟裕同志前往西北华北地区进行了近50天的考察。这次考察全部行程近万公里。先后调查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河北五个省所属地区共50多个单位70多个基层点。他每到一个基层点,都同干部、战士、技术人员、工人、农民,一一亲切交谈。一次,他坐着吉普车要到边防去,因为那里离外军的设防阵地只有一二十公里,外军居高临下,很易被发现。粟裕同志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还是去察看了边界的地形和设防情况。边防战士和基层干部十分感动地说:“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还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首长来过呢!”
粟裕同志因病在上海疗养时,还念念不忘空军建设。他参阅大量的外军发展空军的资料,对我国培养飞行员和航空工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建议军委在和平时期未雨绸缪,加快空军飞行员的培训,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个建议被军委采纳。
张老动情地说:粟裕的工作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风雪之夜,陈赓大将来到老教授家里,用共产党人的赤诚融化了科学家的心。至今,张珠希回想往事,将军的言传身教仍犹在眼前——
陈赓教我学做事
1952年3月,毛主席电令调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同志回国,任新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老战士张珠希回忆往事,动情地说道: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0多年,陈院长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
学院创建之初,为能调到急需的专业人才,陈院长拿着名单亲自到中南海求得周总理的批准,并派得力领导干部到各地和学校去招聘人才。临行前,陈院长再三嘱咐,一定要尊重各省、市和大学的领导。不要手持“尚方宝剑”,不要说“周总理都同意了”的话,盛气凌人千万使不得。一次,陈院长带负责基建的同志到黑龙江省委商谈。到省委门口,省、市领导已站在那里。陈院长向他们行军礼。省市的领导说,以后有什么困难,打个电话就行,何必劳你亲临?陈院长笑着说:“解放军有个光荣传统,驻在哪个地方,就要接受当地党委领导,不能忘了传统,上下级关系不能搞错。”按常理,陈院长的职务高于他们,但陈院长平易近人,毫无官气,使他们深受感动。
起初,一些从南方调来的教授不大安心。为了使这些老教授安下心来,陈院长逐个登门拜访,用一片赤诚融化了他们的心。一个风雪之夜,陈院长专程来到周教授家,嘘寒问暖。周教授被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所感动,主动提出担任即将成立的教师协会主席,在学院干一辈子。
在修改后的文稿边缘,逐行写着代替的条文。谭政的严谨与细心,是对身边工作人员最生动的教育。老战士秦兴汉深情回忆——
谭政帮我改文稿
1956年春节前夕,谭政同志要我起草一份春节慰问信。我写好之后,送给他审阅。不大一会儿,他来到我的办公室,放下修改后的慰问信稿,用提醒的话说:“做工作粗枝大叶不得”。说完就走了。
我急忙把信稿看了一遍,在我写的字行旁边,有首长写的代替条文,这是我料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