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歌曲,是1942年元旦最早刊登在《晋察冀日报》的“老百姓”副刊第83期上,当时陈春森是报纸国内版主编、副刊主编,报社的《敌情咨询》编辑陈英是报社在滚龙沟时登出《歌唱二小》后的教唱第一人。(陈春森、陈英在滚龙沟相识相恋,陈华是他们之女)。作词方冰、作曲劫夫,二人当时都在西北战地服务团,住在平山寨北二道梁村,离滚龙沟仅二十几里地。他们在日寇“扫荡”后接受任务外出采风,了解到抗敌小英雄的故事十分感动,写词编曲成歌。后被《晋察冀日报》采集登出,传唱至今。史林山曾于2015年9月3日受邀到北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乘车经过天安门接受了检阅。
在平山县滚龙沟铧子尖入口处(目前已开发为三级旅游风景区)
在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考察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治八路军伤病员的故事,很早就刊登在《晋察冀日报》,并传向全国。白求恩牺牲后,印度大夫柯棣华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祭奠,并接替了白求恩的院长职务。柯棣华也是医务人员的楷模,鞠躬尽瘁,病故在晋察冀。根据地军民都知道晋察冀边区有两个外国“白大夫”、“黑大夫”的美称,深深地怀念他们国际主义的救援精神。《晋察冀日报》刊登他们的事迹后,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张冬柏的父亲张杰是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与白求恩、柯棣华都有深厚的友谊和战友情,纪念馆中有实物记载。陈华的父亲陈春森在五台山办报时曾患严重的中耳炎,是白求恩大夫治好了他的耳疾。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老会长陈春森,直至他2016年百岁离世前,还念念不忘感谢白求恩大夫。
2015年夏99岁老会长陈春森将亲手写的“怀念白求恩”的手迹交给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创会会长斯图尔特,请他转交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以表深深谢意。
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碑前,新版3D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导演秦燕(右4)、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馆长和我们一起纪念并合影留念。
《晋察冀日报》最早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这里就是报社记者采访报道之地,也是报社在战争中游击办报涉及的英雄之地。
三、支援革命老区教育事业
我们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参加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在解放战争大军开始南下的时候,1947年4月4日(当时的儿童节),在阜平县槐树庄村,建立了晋察冀边区第一所地方干部子弟小学,吸收无人照看的干部子女和烈士子女入学学习。在敌机轰炸的条件下,十分艰苦的学习环境,锻炼了革命后代的奋斗精神。我们和从北京来的光明小学老校友们共20多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大家一起参观了光明校史展,光明校友会会长马青柯(杨沫之子)介绍了陈君平校长、康秀悦老师等不辞辛苦,白手起家创建学校的故事。陈君平校长外孙女陈华,代表93岁母亲报社的老战士陈英,向光明小学校友会捐款7000元,用于支援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北京育才学校培训的费用。北京龙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还向学校捐赠了一台电子音乐示教版和12台口吹式小风琴,鼓励革命老区学生们的广泛爱好和全面发展。
在晋察冀光明小学校史展览座谈会上,韩校长在介绍到会嘉宾(校友会带来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的小红帽,上面写着: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纪念大会在学校操场召开,校友会向学校捐赠教学用品和书籍等
北京龙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魏总在演示捐赠的电子音乐示教版
槐树庄光明小学小合唱队演唱《小小叶儿哗啦啦》、《光明小学校歌》(学生们的30套演出服是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捐赠的)
在纪念《晋察冀日报》创刊80周年,重走游击办报路,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结束后,我们更多的同志们、老前辈的子女们、学校的学生们还会再来的。就用晋察冀光明小学展览“前言”中的一句话,来做我们本次活动的结尾吧:不忘历史,昭示后人。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