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
据李一氓身边工作人员王志龙回忆,虽然他们一家住在有假山花园的四合院内,但家里的摆设却非常普通甚至朴素,像一个经济上不怎么宽裕的普通百姓之家。究其原因就是李一氓将其所有的工资都用于购买散落在民间的古籍、文物和一些书籍,并分批全部捐献给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李一氓除捐赠给故宫博物馆的366件文物外,还捐给北京、成都、宁波等地珍贵古籍4000余册、文物230件……这些文物没有一件留给子女,李一氓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收购古籍文物是为了“悉数交公,不遗私人”的初衷。
在李一氓的回忆录《过眼云烟》的章节里,他用云淡风轻的笔调写出了把一生收藏尽数捐公的心情:“我的这一点东西,对于我真是云烟过眼了。但它们依然是云,依然是烟,依然在北京和成都悠悠而光彩地漂浮着。我祝福它们的存在。”
(四)“儒将高风悬日月 感怀最是故乡情”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博物馆在收到李一氓捐赠的古籍文物后,发给他15万元作为奖金,而李一氓随即将它们一分不差地转赠给了家乡的教育局,用于激励和奖励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和学生。1986年,在国家正在打造万元户的年代,以15万巨额资金作为奖励基金的“李一氓奖学金”设立。
而这个爱好收集字画古董的父亲,没有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留给他们的却是金钱和物质都无法比拟的宝贵精神财富。李一氓的坦荡胸襟、家国情怀便深深影响着其次子李世培,结束了在苏联五年留学生涯的李世培,庚即便回国效力,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离休前任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8357研究所所长,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他简洁朴素的家里摆放着的许多奖章证书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也获得了精彩的人生。而李世培认为,这所有的荣誉都得益于父亲李一氓对他的影响,得益于李家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