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968年至1969年,三个大姐姐们陆续赴内蒙、陕西、天津农村插队。1969年10月我们四个年幼的孩子们在随着妈妈到江西上饶市与爸爸团聚,次年随父母到浙江江山县。1971年“913事件”后,妈妈回京四处上访,为父亲争取复职。1972年初,经军委批准,海军同意爸爸带家眷回京,2月份派人到江山县接我们。
就在全家收拾行装准备回京的时候,爸爸收到了老家电报,奶奶病危了,嘴里不断地喊着爸爸的小名,道着心中的思念和冤屈……。
一方是组织的召唤,丧失工作权利五年的爸爸要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党、为国家、为海军建设效力了;另一方是奶奶的临终呼唤,像针刺一样的母子亲情眷恋。
记得收到电报的那天晚上,我们小孩子们特别乖巧,轻声轻脚的,生怕惊扰了心情沉重的爸爸。我路过爸爸的房间,门是半遮掩的,屋里一片漆黑,只听到爸爸踱步的声音。爸爸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手中烟头的闪着微光,窗外的月光洒在他高大的身躯上,久久不出一声……。
那些日子,爸爸少言寡语,孩子们也格外老实听话。最终,爸爸选择了如期返回北京,听从党组织的召唤,奔向他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革命事业。
那一年,爸爸61岁。
6.
回京不久,全家被安排在校级楼房,爸爸还没戴上领章帽徽,就接到了老家来电——奶奶过世了。记得收到噩耗的那天,狭小的单元房里气氛格外凝重,四姐哇哇大哭,爸爸沉着脸,把自己久久的关在房间里……。
那日爸爸夜幕焦虑的场景我一直记着,当我长大懂事后,才明白父亲那时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才明白父亲坚毅的性格除了来自战火的考验,还有无数次人性情感的磨砺!才明白他所承受的不仅仅是选择的艰难,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无可选择的艰难,而这无可选择的选择对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是多么的沉重!日后,当我走向社会时,每当面临着责任和情感的抉择,遇到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冲突时,我常常会想起爸爸坚毅的面颊,想到那晚见到爸爸抉择的一幕。
奶奶过世后爸爸一直没有回到老家,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爸爸退居二线后,开始频频回到湖北黄陂,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我们孩子们也开始为家乡人捐献衣物。离开家乡近六十年的爸爸,每每回乡,定要去奶奶的墓前培土植树。
2009年9月5日,爸爸辞世,享年98岁,三年后我们将爸爸的塑像安放在他参加革命的起始地——湖北黄陂。从此,爸爸那坚定而慈祥的目光,永远注目着他亲爱的家乡——和奶奶一起生活过的地方——湖北黄陂木兰乡。每年清明,我们总要派代表回老家给爸爸和奶奶扫墓。
7.
从1969年我们和奶奶分别到现在,一晃四十多年了。我相信,爸爸此时已经和奶奶重逢了,在天上一个美丽的地方,唠叨着家常,微笑着看着我们,看着他们在人间的子子孙孙们。
有一天,我们也将与爸爸和奶奶在天上相聚,这一大家人啊,又能欢喜的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了。
希望再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能不负爸爸和奶奶的教导和期望,交上一份让他们满意的人生作业。
注:原文载于2012年版《一代名将杜义德》,修改于2017年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