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雪山草地:翻越“噬人魔鬼”折多山
红四方面军在二过草地后,进行了绥丹崇懋战役。张国焘为继续贯彻其所谓“南下”方针,准备夺取川西平原。尽管绕着成都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摆在红军面前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东面有川军的100个团堵住去路;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7个师近10万人从雅安向北逼来。在敌人的包围之下,红军东进不能,南出无望,张国焘的南下路线宣告彻底失败。在党中央的感召、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不得已取消错误方针,宣布部队北上。方子翼也随同红军开始了第三次过雪山草地的行军。
红军这次北上翻越的雪山主要有两座:一是大渡河以东、邛崃山脉中的夹金山;二是大渡河以西的大雪山系中的折多山,另外还有一些小雪山,但环境恶劣,其难度不亚于两座大山,都是万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尤其是5000多米高的折多山,茫茫积雪没过膝盖,风暴和雪崩接连发生,当地人都称这座山是“噬人魔鬼”。方子翼的不少战友陷入积雪或抵不住严寒长埋于此山。
尽管方子翼身高1.80米,在战友中算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但在北上的一个月中,也是苦不堪言。尤其是在爬夹金山的过程中,他的右腿开始疼痛,胫部内侧红肿一片,并肿起一个大疖包。走平路一瘸一拐的,还能跛行,到翻越折多山时,全靠战友前拽后推,一路爬行坚持下来。一直拖到甘孜后,疖包穿孔排脓,才缓解了疼痛。 好在随后从甘孜出发过草地前,部队做了周密的准备,没有像以前一样出现断粮、伤病、掉队、不幸遇难等现象,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草地行军,方子翼跟随红四方面军于7月底陆续到达若尔盖包座地区,结束了第三次雪山草地的行军。
四过雪山草地:踏冰卧雪走向胜利
人们常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仅仅是一方面军的路线,其他几路红军所经过的长征路线远不止这个数字。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所走的路线也是不同的。三次过雪山草地的比较多,四过的相对比较少。方子翼他们正是少数一批前后经历了四过雪山草地的红军。而在四次过雪山草地的长征中,要数第二次和第四次最为艰苦,由于准备不充分,缺衣断粮,而且要翻山越岭,可以说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与死神作斗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后,蒋介石忧心如焚,组织了大批军队挥师北上,全力剿共。为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由黄河西岸的红军西进,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立根据地。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打了半年的时间,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歼敌25000余人的战果。但由于孤军无援,再加上部队的武装力量较弱,弹药不足,不得不进入祁连山,也就开始了方子翼他们的第四次爬雪山过草地。
与前三次过雪山草地相比,因为承担着一边战斗一边转移的任务,部队遭遇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弹药的补充、伤病员的护理都是大问题。有几次战斗,全体指战员几乎全凭借着大刀、长矛,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数次突破重围,继续前进。
方子翼和战友们从战场上下来就进入祁连山,顺着冰河沟溯流而上,20天什么食物都没吃,渴了吃口冰,饿了也吃冰,白天踩着冰前进,夜里枕着冰睡觉。由于大家都是一身单衣,手背、足背和大腿都冻裂流血,几乎麻木。夜晚在山边露宿,没有铺盖,不敢睡觉甚至不敢坐下,只能站着跺脚,防止冻僵。加上高山缺氧,呼吸困难,头昏脑涨,浑身无力,两腿难支,大家全都变成了“四肢着地”,匍匐前进。爬在陡坡处,不时有人马坠崖,在山脊处有不少同志牺牲。
等到下了祁连雪山,来到青海草原,原本以为会迎来居民和粮食的红军战士,再次失望了:这里既无居民,也无粮牧,有的还是漫天的冰雪,一路上还是吃冰、踏冰、卧冰。由于方子翼脚上的草鞋已经散架,只好光着脚走路,脚底被草根冰碴子扎破,脚背冻裂流血,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一直挨到马兰大坂。在那里,方子翼向牧民要了一块毛毡,缝了一双“毡鞋”,缓解了一下脚的痛苦;剩下的毡子,他白天披着挡风,夜间再当被盖,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与前三次相比,方子翼他们的第四次过雪山草地,虽然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只翻一座大山,但是,在黄土高原和冰川上的这次行军,缺衣缺食,不停作战,比前三次都要艰苦。不过,红军战士都是好样的,坚定的革命信念鞭策着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四过雪山草地之后,方子翼他们也迎来了军旅生涯的新篇章:进入新疆,学习飞机驾驶技术,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代飞行员。
附:作者(搜集整理者)之一简介:胡遵远,男,1963年9月出生,中共正式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函授),198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局长。胡遵远同志曾被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被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单位分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是中共金寨县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六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和金寨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