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开始以后,以广州为中心汇合全国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新局面,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不能满足于轰轰烈烈的民众运动,还必须建立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不然,就完不成任何革命任务。
由于开始懂得了军事的重要性,1924年5月,在我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创办了新型的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同年11月,我党两广地区党委领导人周恩来,征得孙中山的同意,组建了“海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确保我党对这支革命武装的领导,队长、副队长、军事教官,均由周恩来选调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徐成章和第一期毕业生周士第、赵自选分别担任。另从广东区党委机关抽调熟悉军事的共产党员廖乾吾、曹汝谦分别担任党代表和政治教官。还动员了一批工人、农民、和进步青年到铁甲车队当兵。全队排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士兵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党团员。这就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诞生的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铁甲车队虽然只有150余人,但在支援农民运动,参加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桂系军阀叛乱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25年11月,在中共两广区委领导下,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周士第、卢德明、曹渊、许继慎、周子昆等二十名共产党员为营连干部。这个团名义上隶属第四军,但是干部的调动、任命和人员补充都由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事部长周恩来决定,由我党独立负责,成为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武装。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先遣队,独立团的2000多名勇士一路血战,勇往直前。首战安仁、攸县,打破吴佩孚的南进计划,接着攻克汀泗桥、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昌的大门。在北伐军总攻武昌时,独立团又担任主攻任务,和友邻部队一起,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3万余精锐主力。独立团进城后,肃清了敌人,就集结于蛇山。驻防后,部队从不进民房,从不“打搜索”,其纪律之严明,为人民所称道。由此独立团威名远扬,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树立了一面旗帜。1927年1月15日,武汉的粤侨联欢社将精心铸造的一巨型铁盾赠送给第四军将士。该盾正面中央铸有“铁军”两个大字,铁盾右上方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 铁盾”颂“铁军”,从此,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当然也包括独立团)便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铁军”。
在攻克武昌的战斗中,叶挺独立团的官兵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可歌可泣的。以共产党员曹渊为营长的一营三个连作为攻城的奋勇队,攻打武昌通湘门,不少同志战前留书给家人,表达自己为革命准备献身的决心。三连连长高超,原是铁甲车队的排长,改编为独立团后,任该团三连连长。他的家就在武昌城内,也把家书和钱物交给营部,请营部战后代转家中。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他预料将会在这次攻城战斗中牺牲,这是为打倒军阀,建立新中国,死得其所,希望妻子保重身体,不要过多悲伤。在连续攻城作战中,高超率部攻到城边,在带领先头班上梯爬城时,不幸中弹牺牲,牺牲地点与他家仅有一道城墙之隔。营长曹渊,在全营官兵大部分伤亡的情况下,给叶挺团长写报告:“天已露晓,登城无望,我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刚写完渊字,不幸头部中弹,顿时殒命。“渊”字最后一笔横拖了两三寸长。一营的官兵们以他们的英勇行动,实现了“革命有进无退”的誓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抗战期间陈毅同志写的《新四军军歌》的歌词中,头两句就是“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一些熟悉这段英勇斗争历史的同志,至今唱起这支军歌时,仍热泪盈眶,心情仍然是十分激动的。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抗日游击队改编后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也表示继承北伐战争时期老四军的光荣传统。
1927年发生了南昌起义,这时叶挺独立团改编为第四军25师73团,同时,又从该团抽调一些骨干,加强其他两个团。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73团团长黄浩声,党代表陈毅,参谋长张云逸。我党领导和掌握的革命武装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强。起义军失败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转战赣闽粤湘边界,参加了湘南暴动。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这支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该部队番号也有传承“铁军”光荣传统之意。南昌起义余部编为该军第10师28团,该团主要成员为南昌起义时的73团。1933年改为红一军团2师4团,参加了井冈山斗争和历次反围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中央红军的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胜利到达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的大力倡导下,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此役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一百余辆,并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这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1938年,685团奉命挺进苏鲁豫皖苏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获得很大发展,对敌人起到巨大震慑作用。1940年8月,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南下华中。11月整编为八路军第155师教导第1旅。1941年“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成为新四军军部直接掌握的一支机动部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转战苏北、皖东和淮南、淮北,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粉碎日、伪、顽的猖狂进攻,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943年在困难的相持阶段,7旅19团4连在淮北刘老庄,遭到数千敌人的合击,全连82名官兵苦战一天,打退日伪军多次冲击,毙敌170余人。最后,在敌猛烈炮火下,全部壮烈牺牲。新四军军长陈毅撰文赞扬刘老庄连:“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1944年朱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英雄主义》一文中,把4连82人誉为“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战后,该连重建,被新四军3师命名为“刘老庄连”。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7旅奉命进入东北。在林彪指挥下,首站秀水河子,和兄弟部队一起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五个营。这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不仅打击了敌人的猖狂气焰,而且打破了美械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军民的情绪,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以后, 杜聿明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秀水河子战斗,是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在东北整个团被消灭的开始。”秀水河子战斗后,新四军3师7旅紧接着参加了四平保卫战。
1946年冬,7旅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2月,洪学智任六纵司令员)。6纵16师此后又参加了三下江南(松花江南),发起夏、秋、冬季攻势。参加辽沈战役,在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切断敌军逃回沈阳的退路,该师歼敌1.8万余人,粉碎了廖兵团的东逃企图,为全歼该兵团立下了奇功。
1948年冬,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序列,1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隶属东北野战军,在编制上固定下来。洪学智任第43军首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李作鹏兼任127师师长。几十年来不管我军在编制上有多大变动,127师不仅保留下来,而且得到不断加强,一直是我军的一支劲旅,全军著名的红军师。
1948年11月下旬43军在洪学智和赖传珠率领下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洪学智把在辽沈战役中堵住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南逃之路的127师部署在“风口浪尖”上,再次切断了国民党军从塘沽南逃之路。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后,127师奉命先遣南下,随后横渡长江,千里南进,横扫中南大地。参加了湘赣、解放广州、粤桂和解放海南战役。1949年10月,这支英雄的部队胜利解放了她的诞生地——华南首府广州。该师奉命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先后两次强渡一个加强团突破敌海空严密封锁的雷州海峡,为战役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和海南国防工程建设。
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127师评价:“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
战争年代,这支部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战斗历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和平时期,这支部队一如既往保持了英雄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屡建新功,培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1979年张万年率43军和127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歼敌2234人,战后127师有1个单位、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
一九八五年百万大裁军,第43军建制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军部并入第54军军部,解放军第54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集团军。但基于第127师显赫的战史和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建制被保留了下来,43军步兵第127师划归54集团军建制。1998年后,步兵第 127师改装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1年2月,军委主席到54集团军视察,给步兵127师题词:“振铁军雄风,创英雄业绩”,给380团红1连题词:“支部建在连上,传统代代相传”。
1993年8月,127师380团通信连的班长徐洪刚探亲归队途中,为救一名被数名歹徒侮辱的妇女,与歹徒英勇搏斗,身负重伤。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这一英雄壮举极为重视,江泽民、李鹏、刘华清、张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徐洪刚,对他的英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济南军区和团中央、河南、贵州省委都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的光荣称号。总政治部和团中央还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军指战员和广大青少年向徐洪刚同志学习。这一动人英雄事迹充分说明,这支英雄部队,仍然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仍然坚持了用优良传统教育干部、战士,徐洪刚的英雄行为是红军传统熏陶的结果。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他时所指出的:“徐洪刚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老红军的传统,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