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脚步,细细的品味。虽说抗大历史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它那不朽的精神,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却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气壮山河的抗大校歌永远荡漾在人们心底。
王东生向抗大陈列馆赠送墨宝“革命熔炉”
陈步峰向抗大纪念馆赠送服务文化书刊《中国新闻聚焦》《快乐服务的心灵智慧》
参观结束后,陈步峰教授将自己的服务文化专著赠送给纪念馆,书法家王东生将自己的墨宝“革命熔炉”也现场赠送给纪念馆。采风团成员在纪念馆前即兴发表感言,感悟抗大精神,发表“抗大宣言”:我们要永远弘扬抗大精神,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高举“为人民服务的大旗”,为文化强国中国梦助力添彩献策献宝。
著名编导策划人邢小兰 专业扑捉现场镜头
资深专家邢小兰及时进行了专业的拍摄录制、并做成小视频即时在中国服务文化联谊会群(500人)、中国服务文化采风团等微信群里播放分享。陈步峰与红色文化专家陈平就发挥红色和老区优势,整合更多资源,加大抗大精神的挖掘研究与传播、把抗大纪念馆打造成国内外驰名的文化品牌向杨树馆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采风团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抗大纪念馆,来到了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了。
这里山水灵秀,气候宜人。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94.6,林木覆盖率达百分之90.7。在这里你可以亲口品尝异国他乡的果实,更能亲身体会在绿色海洋里回归自然的无限乐趣。
漫步在绿树掩映、鲜花绿草包裹的林荫小道上,板栗树千姿百态(由武皇命名的板栗王据说单产100公斤),苹果树、酸枣树满山遍野。还有那迷人的红果树、樱桃树,橡子树以及叫上名、叫不上名的奇花野草,构成一幅幅和谐、优美的动人画卷。让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沉醉在大自然的睡梦里,忘却了尘世间的忧愁、烦恼,熨平了一颗颗或激动或浮躁的心灵。
而正当采风团成员尽兴欣赏“江南”美景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老书记来了!只见一位面黑体瘦的老人向我们慢步走来,并一一握手。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前南峪村第一书记郭成志。老书记郭成志1993年至今,连续当选为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被农业部等单位评为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和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是50年永放光辉红旗不倒的老典型。
1977年7月,37岁的郭成志当选为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后,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奔波。他开山育林,种植果树,引水上山,给村民带来了绿色希望。改革开放后,他开工厂、办公司发展经济。如今的前南峪,不仅早已走上致富之路,而且已经成为文明、绿色、生态,富甲一方的小康村。使全村8300亩荒山形成了用材林戴帽、干鲜果缠腰、小梯田抱山脚的立体开发格局,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花果山。
前南峪是河北省唯一保留的集体所有制村庄,是集体致富、转型升级、和谐发展的典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突出,治山经验和模式在全国山区推广,是“太行山道路”(宋健题字)的发祥地,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和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被生态学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当问及老书记为何能50年如一日奋斗不止,憨厚朴实的郭成志说了一句话: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为党增光,为民造福。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这时,陈步峰教授走上前去,与老书记握手攀谈。陈教授高度评价了老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气节;真心实意为家乡父老操心的情怀;不畏艰难带领村民致富的气派,并叮嘱在场所有同志,一定要把老书记的事迹宣传出去,一定要把老党员的精神弘扬、传承下去。
陈步峰点赞郭成志创造了经济文化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综合发展的典范经验 左起陈步峰、郭成志、王东生、陈平、贾启勇
陈步峰点赞,前南峪创造了:“弘扬抗大精神、走绿色生态观光旅游集体致富转型升级”的典范经验,淌出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交相辉映的新路,其文化贡献度比之华西村、南街村更具典范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动员更多的部门人士关注宣传前南峪现象。
采风活动结束了,但我的心却很难平静下来。专家学者的支招,红色基地的熏染,企业家的风采,劳动者的典范……深深印在我心里,浮现在眼前。如果有机会,我定会重访前南峪,再走抗大路,还寻酸枣缘……
令大家感到遗憾的是,三大板块普遍存有“躲在深闺人未识、酒香更怕巷子深”情况,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顾客期盼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要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打造成中外驰名的文化品牌,任重道远,需要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