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构建 “一廊、两库、三屏”生态安全屏障。“一廊”,即“史河水系生态廊道”,“两库”,即梅山和响洪甸2大水库,“三屏” ,即南部山地生态屏障、西部山地生态屏障和西北部中山区生态屏障,着力构建华中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加大生态修复保护力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森林抚育,强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采取“一河一策”治理重污染河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建设工程扬尘、餐饮油烟污染和会展噪音环境、辐射环境等整治工作。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坚持节约优先,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好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矿等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五是扩大开放合作,实现融合发展。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调整机遇,以现代产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建立与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市场、要素、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对接,加快形成开放发展新优势,打造大别山区开放发展新高地。
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量,突出招商方式创新,突出招商项目质量,突出招商宣传推介,突出服务环境优化。转型提升现代产业园区,坚持集群发展、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建立“战略合作”模式,着力培育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健康养生食品加工、磁性材料及制品、钼基材料及制品、机械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和轻纺服装等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形成若干特色园或园中园。到2020年,园区总产值达到320亿元。融入区域合作发展,加快金(寨)、叶(集)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的对接,加快引资、引智、引技,助力金寨产业转型升级。
六是加大改革驱动,实现创新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高潮,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品牌,积极争创政府质量奖、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名企名牌,做响“金寨品牌”。推动大众创业兴业,积极争取并开展国家级农民工创业试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制度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教育、财税、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