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永不忘却的纪念。是一名遵义会议参加者,对于遵义会议前后这段艰难曲折、转危为安的革命历程,留下的生动的历史图像。表达了在遵义会议期间,大多数遵义会议参加者,对“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下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深刻反思,对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热烈拥护,对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即将出现的崭新局面的无限憧憬,会后立即显现的革命形势,证实了诗中预示的前景。1931年秋到中央苏区伍修权赋诗:“故国忽地起烽烟,身居桃源忧心重。终经万里崎岖路,投入血火战斗中”。1935年2月,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仗遵义战役的胜利。伍修权随红军第二次进入遵义城,他和李德住在比遵义会议召开时还要宽敞的地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时时处处注意团结李德等曾犯过错误的同志,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不像以前的“左”倾教条主义那样“残酷打击”、“无情斗争”,这也有力地表明遵义会议后的新景象。
如诗所言,“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前的14年,中国革命历经艰难曲折。遵义会议后的14年,中国革命不断赢得胜利。长征胜利之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成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后来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先后于1979年10月、1985年1月两次莅临遵义。受党中央委派,出席了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学术讨论会、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开馆仪式等重要活动,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刊题写了刊名。1995年1月,他还专门为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亲自撰写了贺词,表达了一位遵义会议参加者、红军长征老战士对遵义这片红色热土的深情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