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红军时期领导人的“领袖”们健在的为数很少,有些在世的老同志已是年高多病。这一年,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会,参加会议的是党、政、军各界领导以及老红军。会后集体合影留念,没有红军时期的“领袖”人物,难以形成坐序“中心”,大家相互礼让,谁也不肯坐到最前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礼让中,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组织者也一时犯难。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到:“我们是朱毛红军的队伍,请康大姐(康克清,朱德夫人)坐在前排最中间,大家说,行不行!”
“行!”“行!”
这些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治理一方的党政大员,异口同声的“行!”,传递出一个共同心声: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在将帅及官员们心目中永远难忘。
这震憾人心的场面,充分说明,人民军队唯一总司令朱德将永载史册,朱德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人民的心间。
人民军队能有今天,除了党的领导之外,朱德与毛泽东起了关键性的领导作用,他们是人民军队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人民军队初创期,朱德有很多非凡之举,以下三例事实,是党史、军史难一抹去的印记。
毅力惊人
朱德是云南讲武堂高材生,毕业后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云南起义,成为滇军赫赫有名的将军。己是少将的朱德,在功成名就之际,看到国家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便甩掉将军服,扔掉大烟枪,装扮成平民直奔上海,寻找真理,追寻光明,被陈独秀予以拒绝,朱德又义无返顾地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学习深造。在动荡不定、物欲横流的民国时期,放弃高官厚禄、扔掉鸦片烟枪,没有惊人毅力是做不到的。这种毅力来自于朱德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责任感,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就是这样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并成名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保存火种
按照党的部署,1927年朱德潜入南昌,为武装起义作前期准备。南昌起义失败后,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情况下,他毫不退缩,支撑危局,率领余部2000多人,在白色恐怖中转战湘粤赣边境,在广东境内仅剩700多人,部队情绪到了最低点。这时,他登高一呼:要革命的跟我走!革命低潮是暂时的,中国革命会有胜利的一天!他的精神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稳定了队伍。仅存的700多人成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火种,在朱德的带领下,举行了湘南暴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这支队伍成了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的基本力量。毛泽东的著名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中就包含着朱德率领的这支700多人的“星星之火”,它从八.一南昌起义,经过22年浴血奋战,在1949年最终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了“燎原”之势。
促成团结
红军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凭借着人多势众,野心膨胀,对抗党中央北上方针,导致红军途经草地时兵分两路。张国焘自恃拥有8万兵力,擅自成立“伪中央”,随四方面军南下的朱德,以大智大勇,忍辱负重,既讲原则又讲策略,坚定不移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想了一切能想的办法,最终防止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经过朱德等同志大智大勇的斗争,张国焘取消了“伪中央”,成立了中央领导下的西北局。他尽最大努力促成四方方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师,与贺龙、任弼时、徐向前、张国焘共同率领二、四方面北上,最终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毛泽东对朱德在长征的重大贡献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临大节而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