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娥剪纸创作的最大创新和亮点在于她把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全身肖像和诗词字画都剪得形象、逼真,毛泽东的10幅联750x120公分的装裱大作成了“红娥剪纸作坊”的镇店之宝,从嘉兴湖小船到井冈山,从遵义再到陕北延安,从一大的召开到天安门的讲话,所有剪纸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都惟妙惟肖。 《沁园春》、《长征》的剪纸作品也勘称一绝,流利的刀法和完美的线条几乎与毛泽东当年的笔迹如出一辙,精妙的剪法和生动的细节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在采访中,李红娥谈到,人物肖像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确定“第一剪”,第一剪是整幅剪纸的关键所在,如果确定好了第一剪刀的位置,整幅作品就可能顺利完成,无需再做大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剪失败了,那么整张剪纸就有可能失去预计中的效果。 李红娥还向记者介绍到,人物肖像和诗词字画也是所有剪纸中较为难剪的两类,凡是大幅肖像和诗词作品的创作都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描画成功了才能开始动剪,所有的作品第一剪都非常重要,人物肖像必须要从小细节开始剪,再剪大的轮廓,有些作品看似简单,剪起来却很难。剪纸也并不是仅靠剪刀,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也很重要,要全身心的融入到作品中,这样剪出来的作品才有生命,会传神。
小梦想里的大成就 谈到如何会选择以剪纸为主业时,李红娥笑着说:“自己没文化,没工作,但自己有会剪纸的手艺。当初为了生活,先是在侄子的店里帮忙,剪一点小的窗花剪纸,后来发现买剪纸的人也挺多,就自己也开了一家店。起初很担心剪纸会没有市场,但后来发现客户还不少,就放下了心里的顾虑,一心一意的自己剪自己卖。”自开店以来,红娥剪纸作坊的顾客是越来越多,除了来延安旅游的一些游客喜欢在这里淘几件极具特色的宝贝外,就连一些名人画家也都喜欢来到这里欣赏收藏李红娥的一些作品。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文西不但收藏了李红娥作品,而且为她的11米剪纸长卷题词“永远想念毛主席”,有人想以20万元买这件镇馆之宝,但被店主婉拒。周恩来总理的扮演者刘劲和剪纸艺术李红娥在周总理形象的剪纸前合影。
从一般大众化的剪纸素材过渡到现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剪纸过程里,李红娥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汗水。丈夫喜欢收集书法绘画的爱好也为李红娥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独特的素材,当记者问他们夫妻在创作中谁的观点会采纳的多一点时,李红娥笑了,她说:“谁的观点可行就听谁的,有时候意见不统一两个人争争吵吵也是经常有的。”
现在作坊里的客人多以订做剪纸为主,李红娥创作的剪纸近年来也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名气越来越大。一个美国人头一年买了陕北题材的“毛主席与延安群众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兄妹开荒”,第二年,这位美国人又专程来到延安,又来买李红娥的剪纸作品。
每年类似毛泽东肖像和诗词字画等的大幅作品,李红娥只能剪100多幅,其中毛泽东《长征》系列的诗词已经剪有20余首。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积累和对民间技艺的学习,李红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具有构思精巧、剪工细腻、寓意深刻、内容丰富等特点。
李红娥的剪纸也不单是以出售为主,青海玉树发生地震那年,红十字会在延安举行了赈灾演出,李红娥夫妇将《毛主席和延安群众观看文艺演出》的剪纸作品在演出现场拍卖,拍卖的一千余元全部捐给了玉树灾区,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面对越来越广的剪纸市场,李红娥夫妇决定继续做大自己的剪纸作坊产业,对于剪纸的素材来源,他们会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满足客户,争取让自己的作品尽量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
剪纸对于李红娥而言是她从小就喜爱的一种艺术,从小小的窗花开始便承载起了她小小的梦想。现如今,她已经从农家窗花过渡到了追求艺术的一种境界,对于剪纸,她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现在她手下的这些剪纸,不仅仅是当初那些为了生活而谋计的手段,而是她和丈夫共同追求艺术与享受生活的一条渠道。在她的剪纸里,你能看到她心中用剪刀所承载的那些艺术和精神,也能看到她传承文明与放飞梦想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