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泉书院(毛泽东在炎陵打游击时住址)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20周年,去年12月,笔者来到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采风。在这里,我了解到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史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这里打游击时,曾一度打“郭亮”的旗号。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余部700多人上了井冈山。在袁文才的帮助下,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了后方医院,安置了伤病员,还建立了留守处。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毛泽终于吁了口气。但他却并没有停下来,于10月8日又带领部队下了山,经宁冈砻市镇进入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一带活动。其目的有三:一是打探南昌起义部队消息,并伺机接应或汇合;二是筹粮筹款,解决部队过冬之需;三是沿途宣传发动群众,扩大政治影响。
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浏阳文家市后,一直辗转于江西省,现在又回到了湖南境内,毛泽东提出部队对外要打“郭亮”的旗号,负责宣传工作的宛希先、罗荣桓等人大惑不解,他们原本是要在宣传标语上落款“毛泽东、余洒渡“俩名字的。当时的报纸上不就是称这支部队为“余毛共匪”吗?!
毛泽东解释说:“余毛只是余毛,哪有郭亮响亮!在这湘南,余毛俩脑壳也没有郭亮一个脑壳值钱!”
接着,毛泽东又向战士们介绍郭亮的事迹:
——郭亮,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920年秋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过往甚密,参加了新民学会,湖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冬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他任委员,分管工人运动,同年9月,为抗议铁路当局虐待工人,他带头卧轨,发动了震憾全国的粤汉铁路大罢工。1926年5月,他当选湖南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5月,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代理湖南省委书记,应对马日事变后长沙出现的危险局势。南昌起义前夕,中共中央长江局派他到贺龙部做政治工作,参与拟订武装起义作战方案。起义失败后,被党中央任命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担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领导三地的工农革命斗争。为此,国民党当局视“共匪要犯郭亮”为“眼中钉、肉中刺”,并悬赏5万大洋买他的项上人头……
而秋收起义主要事发地是在湘东北边界的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等地,与地处井冈山南麓的湘南相距上千里,加上当时信息传递慢,酃县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秋收起义这回事,也就不知道工农革命军是支什么队伍了,自然也就不知道毛泽东、余洒渡是什么人了。所以,毛泽东说“余毛俩个脑袋也抵不上郭亮一个脑袋值钱”。
宛希先、罗荣桓等人听了毛泽东的这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依计而行。
果然,听说“郭亮”的队伍来了,当地的土豪劣坤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而老百姓却很高兴,有给部队送食物的,有腾房子供住宿的……
战士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足智多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