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林”有攻防理念
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军事文化、战争历史,既有权威出处,又有史料分析,更有野史的附注,让人们看到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王洪光的战争之书能把国学文化用到精致,书中使用引用和诠释了大量的典籍诗句、国学和故事,让人读起来意趣盎然、兴致难减。
除了一系列名贯天下的军事人物,就似带你到现场站在现地理位置上的历史回顾和战地怀古,比如:黄天荡、石头城已经不再局限现在的孤点,而是很大的作战面;南京的明城墙不仅有现在看到的内城,还有更大的外城,更成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附加的彩色军事地图册让读者看图听战马声声,犹如金戈铁马从纸上变成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画图。
王洪光写南京之战,不只写南京,而是从周边,从更远的全国的视角去研究战争,并亲自到许多故地进行现场考察,把战争的触角延伸到最早的起因、最大范围考量,以全面的战略眼光分析战争。他把南京“山水城林”的城防理念揭示出来,对南京“四山一水”防区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知道从老山山脉、宁镇山脉、横山山脉、茅山山脉到万里长江都是南京的演兵战场,而大胜关、石头城、上元门、铁心桥等许多关、城、门和桥正是南京历史上的一个个激战地,从当今的地名和遗迹中重温历史沧桑,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沧海桑田的变化也给战争带来无数的考验。从秦淮河入江口的转移,玄武湖的填填挖挖对战争的利弊。王洪光尤其从长江这个多少英雄好汉斗智斗勇的天然屏障着笔,让人们读到不少鲜为人知的东西:最早的长江口与现在的杭州湾相似,“广陵潮”甚至超过“钱江潮”2200年前的西汉文学家枚乘写道:“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后来海滩延伸才有了南通、上海等地。而长江口既是明清两代严防倭寇的前沿阵地,又成了鸦片战争中英舰直抵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突破口,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三国魏文帝曹丕伐吴,到广陵城临江观兵,准备渡江,适值江水大涨,波涛汹涌,乃叹:“此天所以限南北也”。然而今天的长江已是百桥飞架南北,天堑皆通途,望江兴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要想保持世界和平,就是要让人们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就要研究战争、制止战争,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历史上的南京之战》只是王洪光战史战例评论系列中的一部,我们祝愿王洪光将军更多的战史著作问世,为军事历史文化宝库增添更多的精彩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