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陈毅两位革命家,在中国近代革命舞台上成就了永垂青史的史话。上世纪2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是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成员,1927年8月1日共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两人共同主张恢复毛泽东红四军前委书记,使毛泽东顺利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举荐陈毅担任外交部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两位为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做了许多开创性、奠基性的外交工作。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的外交学院,是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直接关怀下建立的。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外交部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周恩来亲自题写校牌,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期间长期兼任学院院长。外交学院培养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涉外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58年来,外交学院培养了包括近300位大使在内的大批外交人才,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建国60周年之前,外交学院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扩建新校区,工程占地面积433亩,总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人民币,2008年建成。学院领导为了纪念周恩来、陈毅,在昌平区沙河的外交学院新校区,以1964年周恩来、陈毅一起出访南亚时所拍摄的照片为原型,设计铸造了一座周恩来和陈毅铜像,铜像高4.5米,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揭幕。外交学院师生员工感到十分荣幸,常有人在铜像前拍照留念。尤其是每年临毕业之前,毕业生纷纷在铜像前照像,表达对周恩来和陈毅两位革命家、外交家的深切缅怀和投身外交事业、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
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揭幕
周恩来题写“外交学院”
4.5米高周恩来和陈毅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