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rt.com.cn/newsimages/honglv4434.jpg)
![](http://www.crt.com.cn/newsimages/honglv4435.jpg)
![](http://www.crt.com.cn/newsimages/honglv4436.jpg)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穷凶极恶的日本強盗狂叫:“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到处,实行“烧光、杀光、抡光”的三光政策。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強占我东三省后,隨着北平,南京,太原失守,日军已侵占我东北、华北华东地区。造成大量的学校,工厂和难民向大后方转移。
一九三七年冬,以高文华、文士桢、袁学之为首的湖南省委,受命危难之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他们创办《观察日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还先后在平江、长沙、邵阳、衡阳等地举办了7期党训班,培训区以上干部200余人,党组织迅速发展,全省党员猛增到2000多人。还涌现出大批抗日救亡团体,出版数十种进步报刊。至1938年夏,湖南人民抗日救亡活动出现了高潮。平江惨案发生后, 形势非常严峻,为了党的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湖南各地,日晒雨淋,忍饥挨饿,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湖南省委作出了"力求隐蔽力量,严密党的组织"的决定,部署党员隐蔽、撤退工作,清洗了党内的不良分子,为党保存了大批骨干。
在中共湖南省委处境困难,到处立不住足的情况下,文士桢先生于1940年盛夏,以做桐油生意为掩护坐船来到湘鄉县宣风鄉(现属双峰县梓门桥镇永和村)街埠头睦邻堂进行活动。同年10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在此“安家”,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吒咤湖南抗战风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策源地。
当时,街埠头睦邻堂湖南省委机关还有朱春之、王淑兰等人。朱春之是岳阳人,是延安派遣来的机要发报员,与文仕桢扮作假夫妻;王淑兰是毛泽民的爱人,扮作文仕桢的嫂子。还有邵东人封淑兰女士,经常来往于此。(封淑兰女士,党史上尚未记载,现健在的朱春之女士口述)
一九四零年冬,高文华以做辣椒生意为名乘船来到永丰与街埠头睦邻堂隐蔽活动。不久,又在永丰寻找到了另一处隐蔽点:永丰颜家仑上周老六家。当时共有五人住在一起,妻子贾玉连,一位姓沈的烈士妈妈带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女,沈母假称为高文华母亲。高文华化名为贾先生,来往于全省进行地下党的隐蔽活动。
袁学之是1940年10月来永丰的,职业是米贩子,从湘潭用船运米到永丰,再卖到米店里。他们夫妻俩从湘潭搭船到永丰,同船有个在湘潭学木屐匠的,名叫谢培俊,住在永丰附近洪山殿,因此人是忠厚老实手艺人,袁学之便跟他到洪山殿居住。不久又由谢培俊帮他在李子堂租两间房子,房主叫谢余庆。这时隐蔽在永丰老汽车站的地下党联络员孔福生以袁老的“表兄”关系,也搬到了李子堂居住。孔年纪较大,操湘潭口音,群众称“湘潭老倌”。1940年农历11月29日,袁学之的爱人陈宇眉在李子堂生了一个小孩,因这年是庚辰年,住地在永丰,故小孩取名“永庚”(后改名永坚)。几个月后,袁学之又搬到附近的上莲塘湾。
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据党的指示,高文华、文士桢、袁学之撤离延安,成立了以周里、张春林、刘鼎为首的中共湖南省委工作委会,仍在此隐蔽活动,一九四五年一月撤离韶山。从一九四0年十月至一九四五年一月,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之时,两届湖南省委,省工委,工作极端秘密,物资非常贫乏,省委领导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曾得到了当地民众如兰伍嫂,曹玉轩、曹玉轩兄弟及当地人民群众及无数船民关怀、爱护和帮助。房东胡子英被日本鬼子抓去后,致死,没有出卖朋友和亲人与省委机关的密秘。
当时,省委书记高文华曾以做辣椒生意,袁学之贩米生意,文仕桢做桐油生意,周里做布生意,周里爱人做缝纫,还有的卖剪刀剃刀,耍蛇卖艺,织布,挑煤炭……,他们不仅是为了掩护身份,同时也为了挣钱养活自己。
为了建立地下联络站,省委另一位负责人刘资生把自己的书籍与夫人的陪嫁都卖了,全家搬到梓门桥街上,一面做生意养活自己,一面开展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