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在武警官兵的护送下,陈翰章将军的头颅被外甥鄢成迎回故乡。 乔振友摄
今年4月11日14时45分,一辆灵车缓缓驶近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畔。抗联将领陈翰章的头颅在数百名胸戴白花的群众和官兵的恭迎下,于73年后终于得以回归故土。
1913年6月14日,陈翰章出生在敦化市翰章乡半截河屯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9月,19岁的陈翰章告别父母,参加了抗日队伍。当年10月,救国军攻打宁安城,陈翰章担任突击队长,炸毁敌军火仓库并掩护部队撤退,一举成名。此后,他先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的师参谋长、师长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率部在宁安和镜泊湖地区展开游击战,指挥大小战役数百场,击毙、俘虏敌军万余人,被日军视为“肉中刺”。
1940年秋天,由于叛徒出卖,日伪敌军1000多人包围了陈翰章部队营地。在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后,周围的战友相继牺牲,陈翰章的胸部和右手也负了伤。不愿被俘的他举起手枪准备自尽,却发现子弹已打光,被蜂拥而上的敌人捉住。陈翰章怒目圆睁,大骂敌人。一个日本军官拔出匕首,在他脸上又刺又划。而他毫不屈服,骂得更厉害,恼羞成怒的敌人凶残地割下他的舌头。满脸鲜血的陈翰章愤怒地直视敌人,又被活生生地剜去了双眼,最后壮烈殉国,年仅27岁。
陈翰章牺牲后,丧心病狂的日寇又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邀功,后被存放于关东司令部医务课,当作医学标本保存。而将军的尸身则被日寇装进铁皮棺材,运回半截河屯游街。他的父母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最后将尸身葬在屯前的山坡上。
日本投降后,原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被长春医学院接收。当时,医学院已因战事停课,国民党一支骑兵旅驻扎院内。于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长春地下工作组派医生出身的地下党员刘亚光打入国民党军。不久,刘亚光便在解剖研究室内找到了存放在药水中的将军遗首。
长春解放后,刘亚光将烈士遗首运到自己开的“亚光医院”内。1948年12月24日,松江军区司令员派战士护送遗首来到哈尔滨。此后,烈士遗首被送入刚建成的哈尔滨市烈士纪念馆陈列,后安葬于烈士陵园。
多年来,敦化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始终缅怀英雄的陈翰章将军。他的出生地被命名为翰章乡,当地中学也被命名为翰章中学。截至目前,敦化已建立起5座将军的塑雕像。但更让陈翰章烈士的后人以及敦化人民念念不忘的是,将军何时能魂归故里、身首合一。
在吉黑两省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关于恭请陈翰章将军头颅回家乡遗体合葬的请示》。在即将迎来诞辰百年之际,陈翰章将军那颗高昂的头颅终于回归故里,身首得以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