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的展厅里,除了络绎不绝的观展群众,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利用相机、快板等自己的兴趣特长,传播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的使者。
“拍客”一天拍千张照片
昨天上午11时,雷锋旧衣物的展台前,一个小女孩正踮着脚,拿手机拍摄橱窗里的展品。她身旁,53岁的池淳端着专业相机,按下快门,捕捉下了这一瞬间。
与其他拍照留念的参观者不同,摄影爱好者池淳在“永远的雷锋”展现场,观展的同时,还用相机记录下百姓学习雷锋的画面,然后把这些正能量的照片传到网上。“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大家学习雷锋的热情,以一传百,全社会都来学习雷锋。”
为了多搜集一些百姓观展的素材,池淳昨天早上5时多就起床了,从房山区赶过来。“早点儿来,能多拍点有意思的照片。”他说, “每天的观众都不一样,只要有时间,我这几天都会过来。”
为了能抓拍到大家专注观展的神态,池淳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单反相机,一个长焦,一个广角。“换镜头太耽误时间。”带着两个大相机在展馆里转悠了近两个小时的池淳,不时拿纸巾擦着汗。一天下来,池淳已经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现场还有不少像池淳一样的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观众观展的瞬间。一位65岁的老同志和池淳不约而同将镜头一起对准了一位坐轮椅来观展的老人。这位老摄影爱好者说:“我想做一名人们学习雷锋的见证者、传播者。”
爷儿俩快板说雷锋精神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传播雷锋精神的,还有赵振生和马博超爷儿俩。做为密云县文化志愿者骨干,爷儿俩昨天在世纪坛的南广场为大家说了一段儿自创快板,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宣传雷锋精神。
66岁的赵振生已经在社区说了十几年的快板了,10岁的马博超在姥爷的熏陶下,也学了3年快板。祖孙二人经常搭档演出,把孩子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 “学雷锋的故事”都编在快板里,到各个社区免费巡回演出。“我寻思着,爷儿俩一老一小表演,能吸引不同的年龄层,号召力更强一点,雷锋精神能传得更广一点。”
提起雷锋的事迹,小博超倒背如流:“姥爷给我讲过,我也买了本《雷锋的故事》自己学习。”胖乎乎的小博超,现场给记者讲起了雷锋在火车上做好事的故事。雷锋故事看多了,孩子自己也开始学雷锋,比如每节课间都冲上讲台擦黑板,放学后经常留下帮助值日生打扫校园卫生,帮新生拎东西等。这些,都被赵振生编入了快板,昨天在展览现场说给了观众听。
观众录“雷锋声音”上微博
在雷锋“原声”做报告的展区,36岁的“志愿者黎叔”站在播放雷锋原音的玻璃罩下,举着手机,认真录着雷锋的声音。“我要把这段儿录音放到微博上,让没能来观展的人也能真实地感受雷锋。”
这段原音是雷锋50多年前在沈阳做报告时留下的,是目前惟一的一段雷锋的原声。因为现场比较嘈杂,雷锋说话又有点儿口音,这位志愿者举着手机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感觉录音效果满意为止。
军人出身的“志愿者黎叔”,从大学开始就参加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志愿服务。为了用上在军队学的应急知识,更好地发挥专长帮助别人,他还加入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服务总队,参加过“7·21特大自然灾害”房山区的救援和多起走失驴友的搜救工作等。“做志愿者,学习雷锋精神,让我的生命更充实、更快乐!”
新闻现场
闭馆时间延迟了半小时
昨天下午4时50分,白发苍苍的刘薇萍正站在展板前,认真地抄写着雷锋的故事,16开大小的本子,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七八页。已经临近闭馆时间,但工作人员不忍心惊动这位66岁的老人,四五位工作人员都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正准备离场的郭春玲看到这一场景,赶紧叫住了女儿乔雨菡,“你看老奶奶都这么认真,你也要好好学习雷锋精神。”女儿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