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被迫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解放军“九支队”(临时番号)在我县石湾镇的小水沟和魏家楼乡的肖崖村住了6天6夜,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安全转移,为群众排忧解难,留下许多“毛主席和人民心连心”,军民鱼水情的史实故事。
(一)堆梁山上遇险
那年6月9日夜间,毛泽东等向靖边县小河出发。当时天空乌云密布,密密麻麻的雨点倾斜而下,打得人眼睛也睁不开,气也喘不过来,泥泞的山路滑得更历害,举步维艰。年过半百的毛泽东,雨夜跋涉行军心力不济。陡峻的山路又不能骑马,他又不坐担架。只好用一张油布当雨衣罩在头上,两个警卫扶着他走。夜行40里,天刚闪亮,抵达小河村。军情紧迫,黄昏时分,队伍又向天赐湾转移。走到堆梁山时,由于雨大天黑,向导迷失方向,部队停留在山顶上,与追剿的胡宗南宿营部队隔沟闻声。纵队司令员任弼时严令“不准打手电、不准吸烟、不准喧哗。”毛泽东坐在湿漉漉的背包上,战士们把马拉在他周围挡风,几个人把棉被顶在头上把他围在中间。据机要参谋车平度回忆说:“毛主席正在山路上走着,忽然,趔趄一下往下倒,恰好身边人把他扶住,轻轻地放在地下,大约过了五分钟,毛主席睁开眼,苦笑着说:‘哦!我休息了一会嘛!’”随军医生诊断后分析道:毛主席这次晕倒一是劳累;二是营养太差,一天吃两顿黑豆饭;三是长期熬夜,体力消耗太大。赶天明摸到天赐湾,事后,闫长林等警卫战士给毛主席打麻雀退毛做得吃,改善伙食。
(二)小水沟里坚壁清野
8月2日上午,毛主席一行从青阳岔出发,沿着弯弯曲曲、依山回转的大理河向东行进。一路上队伍来来回回过了几次河。后来,毛主席也下马步行,遇到过河就同大家一样徒步涉水。一到夏天毛泽东有手心脚心发烧的毛病,他风趣地说:“这一下脚丫子可舒服多了。”他们经白狼城、大水沟,傍晚7时许到达我县石湾镇小水沟村。毛主席住在村长李文运家里, 在土坑上支起一扇门板,点亮油灯开始工作。乡长老贺、村长李文运找上指导员和民兵连长,四人怀着既高兴又不安的心情,来到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热情招乎他们坐下,像啦家常话和他们交谈起来。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组织群众疏散,人走的时候,还要把粮食埋了,锅碗藏了,门窑拆了,坚壁清野,使敌人来了什么也找不到,把敌人饿死!困死! 要不然,粮食被胡宗南抢光了,东西砸烂了,门窗烧光了,老乡回来后到哪里安身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乡村干部迅速组织群众疏散。毛主席走后不久,刘戡的大股追兵就来这一带。他们一进村就挨家挨户的搜抢东西。可村里空空的,匪兵不但找不到一个人、一粒粮食,而且连一口锅、一只碗也找不上,只好在石板底下架起火来烙饼子、炒马料。
(三)石湾镇上组织群众撤离
8月3日晌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即“九支队”离开小水沟,沿川顺流东进二三十里到了石湾镇。周副主席一到石湾镇,就听取了县委书记张汉武、区委书记曹怀文等县区干部的工作汇报。周副主席将那里的粮草准备和疏散情况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当即指示县、区干部照周副主席的指示,抓紧时间将粮草全部藏好,决不让一粒粮食、一根草落在胡匪手中。“九支队”在石湾镇吃了一顿饭,停留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把街楼上“固我边陲”四字抄入笔记本中,周副主席忙于检查群众疏散工作汤水沿沾牙。县、区干部站在街道两边送“九支队”出街,毛主席在上马时叮咛说“敌人离这里不远了,我们走后,你们也要很快离开这里!”。毛主席走后不久,刘戡带领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九军进了石湾镇,“两军”在同一线路行进,只隔一天半路程,可他们却一点也不知道走在他们前边的是要捉拿的毛泽东。
(四)“八字电报”改变全国战局
刘戡的队伍扑进石湾镇,毛主席一行已经向东走出10多里路了。侦察战士报告说敌人在石湾镇住下了,毛泽东说:“那好,我们也陪他们住下吧!”于是,“九支队”在8月4日夜幕降临时分就在杨柳罩天、群山环抱的魏家楼乡肖崖村住了下来。毛主席住在李俊成、梁锦兰家的窑洞里。毛主席在这简陋的窑洞里,日夜操劳,运筹帷幄,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就在毛主席住进肖崖村,蒋介石从南京飞抵延安督战,两人直线距离只有70多公里。蒋介石召集旅以上军官开会,点到刘戡问道:“刘军长,毛泽东现在在哪里呢?”刘戡站起回答道:“校长,正在大理河一线,我二十九军正日夜兼程追踪,相距只有一天半路程。”蒋介石接着说:“刘军长,只要你能擒获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中任何一人,你都将是党国的大功臣。”刘戡答道:“学生不才,愿为党国效犬马之劳。”蒋介石离开座位站在作战地图前指着说:“你们看,宽不过三四十里,长不过六七十里,这是共产党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机不可失,一举消灭彭德怀部,如果在绥德以西捕捉不到毛泽东,他肯定也逃窜在这一地区,一网打尽!”众将领“唰”地全体起立,挺得笔直,齐声高喊:“愿为总裁效劳!愿为党国效劳!”
毛主席在肖崖村向刘伯承、邓小平发出“陕北情况甚为危急”八字电报。有的警卫战士把绝密文件蹲在磨道烧掉。刘、邓看到电报后面面相觑,原准备休整几天的他们,于8月7日兵分三路,直奔大别山,实施“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重大决策,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从此全国战局迅速扭转。
(五)“横山羊肉真好吃哝”
毛主席住在“前后窑洞内”,只有梁锦兰老大娘和他的女儿李仙芝(12岁),孙女毛女(10岁)自由进出。不大懂事的两个小孩好奇地有时一眼盯住看下巴长大小两个黑痣的“大个子”发愣。为了使两个小女孩尽量不影响毛主席办公,江青把她俩招呼在一边,一边抚摸着“小脑袋”,一边给他们梳蓬乱的头发,扎小辫子,又将自己铁盒里的饼干给她俩吃。房东女儿李仙芝经常生病瘫软,江青给李仙芝先后吃过两次药,李仙芝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并给毛女吃过咳嗽药,病情也有好转。梁锦兰一家非常感激,把自己原准备给“坐月子”媳妇吃的“洋芋磨磨糍羊肉丁丁”饭热了又热端给毛主席和江青吃。江青吃着赞不绝口,连连说“好吃,好吃!”毛主席也说:“真好吃哝!”梁大娘听见来客夫妇都说好吃,内心感到高兴,对上下里庄的人说“我家住的那两个婆姨汉都说我做饭好吃。”
窑洞的对面,有一座像屏风一样的小山峁,毛主席工作疲倦的时候,爱在这座小山峁上走来走去散步。一天下午,毛主席刚上了小山峁,迎面碰上了拾粪的李志英老汉。李老汉见来了首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便侧身站在小路边让道。毛主席走到李老汉跟前站住了,亲切地问他:“老乡,你姓什么呀!”李老汉赶忙回答:“姓李,叫李志英。”毛主席笑着说:“我也姓李,叫李得胜,咱们是一家!”一句话,说得李老汉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这位首长实在和蔼可亲。刚才还有点拘束不安的心情,一下没有了。主席接着问:“我们部队住在这里对你们怎么样?侵害不侵害老百姓?”李老汉笑嗬嗬地说:“咱们部队还有说的,见人不笑不言传,一有空就给乡亲们担水、扫院、劈柴,真像一家人。”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望了望路边的禾苗问:“踏不踏庄稼呢”“不踏!不踏!”,李老汉指着警卫战士,以十分称赞的口气说:“不光不踏,见了倒地的苗苗还往起扶哩。”主席听了很高兴,回过头来对警卫战士说道:“过去有首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大多数是农民出身,知道种庄稼的难,来回走路一定要爱护庄稼,不要踩踏”。李老汉和主席啦过话后,高兴的满庄子串着见人就说他和首长啦话的经过,末了总是说:“你说首长是谁?他和咱们是一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