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是原籍穆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李范五同志为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林业和黑龙江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传承和弘扬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建设家乡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穆棱的人文内涵、增强城市的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一位在民族危难之际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一位转战于白山黑水的地下党组织的领导者、抗联部队的组织者,一位为新中国林业和黑龙江建设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一位屡遭磨难、赤心不改的共产党员——历史这样追忆着李范五。
李范五生于我省穆棱市河西镇狍子沟村,学生时代的他就积极投身革命,心系民族命运,胸怀救国大志。1929年在哈尔滨第一中学的前身——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学生运动。1930年春,他考上了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预科,正当他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海洋里吸取能量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身为黑土地的儿子,眼睁睁看着东北三省沦陷,心急如焚的他再也不能专心学业,开始了他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生涯。当年11月,他加入到“南下请愿团”,和爱国师生们到南京国民政府门前举行抗议游行,希望蒋介石立即出兵抗日、收复东北,遭到镇压,被军警押解回来。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他的政治觉悟有了质的飞跃,他向党组织表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担起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革命道路我是铁心走定了”。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受党的派遣,返回家乡穆棱开展抗日斗争,以穆棱县第二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发起成立秘密组织“反帝大同盟”,最终壮大成反日会,与抗战名将李延禄、周保中同为东北抗联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1933年,21岁的李范五担任中共穆棱县委书记,并先后担任过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吉东特委代理书记,为抗日队伍输送战士、偷运物资、阻击日本开拓团,伏击日军军列车。1936年,吉东特委遭到破坏,抗日武装也危在旦夕,李范五被迫到达了莫斯科,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八分校学习。1938年6月,他从苏联留学归来去往延安,在陈云领导的中央组织部地方党务科工作。1939年2月,他被调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在中央建立的东北干部训练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几经风雨洗礼,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国际战士,在革命道路上对党的事业的光明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1945年,李范五作为东北抗联的代表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心潮澎湃的他写下了一首《浪淘沙》词:“锣鼓震心房,日寇投降。繁星灯火共辉煌。相见拥抱飞泪雨。大喜如狂。胜利不迷茫,征路还长。摘桃老蒋祸心藏。草木迎风都似箭,箭射天狼。”很快就有了再次出征、弯弓射狼的机会。他先后被任命为中共合江省工委书记、合江省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职务,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为东北根据地的稳固奠定了基础。1949年他调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进行土改把农民发动起来,加快恢复生产,抓收入、抓粮食、抓节约、保证供应,支援前线,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位从穆棱狍子沟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时刻紧跟中国革命的浪潮绘制白山黑水新蓝图。1949年10月至1958年1月他担任林垦(林业)部第一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书记期间,按毛主席指示发展橡胶种植,经过不懈努力,新中国的橡胶种植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在海南岛建成了有国际影响的橡胶基地。他与梁希部长共同开办了新中国第一批林业大学,建议中央政府引进苏联航空技术,完成了第一次国家森林资源调查。怀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伟大理想,打响了消灭荒山荒地的战役,朝着“绿化祖国”的宏伟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1958年1月至1966年9月他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务委员、黑龙江省省长期间,心中的梦想,就是把这片富饶的土地建设成丰衣足食的“北大仓”。为此他费尽了心思、熬白了头,踏察基层、深入调研,为我省农林业、大庆油田和哈尔滨“三大动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文革”发动后,李范五被蒙上不白之冤遭到了迫害。在他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他仍时刻关心国家的林业事业发展和黑龙江的建设情况,始终坚定着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他的女儿去狱中看望他,他跟女儿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你这么多年入党了没有?”“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是李范五同志坚定革命意志的真实写照。1975年他被下放到绥棱农场劳动,虽饱受冤屈,但赤心不改,在1979年2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时,挥笔写下“动乱余痛何足念,残烛未尽自奋燃”的感人诗句。
1986年李范五病逝于北京,中共中央在八宝山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2002年遗体移葬穆棱市莲华公墓李范五陵园。他的身影与白山黑水同在,他的灵魂与党旗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