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江口渡口具体渡河地点问题
江口渡口是金沙和息烽两县百姓对瓮桶河与乌江河汇合一带的总称,真正的扎浮桥南渡地点在大岩下的大沙心,而不是狗钻洞。
《红军长征在安顺》中的《南渡乌江》21页:红军“通过反复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后,决定把渡江突破点,选在梯子岩渡口”。 “梯子岩渡口位于罗家山下瓮桶河与乌江汇合处.上下游两岸均是六七十米高的陡峭绝壁” “敌人除防河队长詹仲文带一班乡丁守在狗钻洞外,派来的一连中央军全部住在罗家山上”。
《黔中红流》44页写红军:“经过一番奋勇搏斗,终于胜利地登上南岸,进入息烽县的流长乡境内”,《黔中红流》45页“在岸边,突击排找到了一条能通山脊的石缝,当地老百姓称为‘手爬岩’,”战士们在石缝岩壁架人梯,攀树枝,爬野藤,用米袋,绑腿带结成绳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悄悄地摸到了敌人的阵地前沿”。
以上记录可能是笔者没有实地察看或者沿用其他历史书籍所致。首先红军登上南岸是进入鹿窝乡境内而不是进入流长乡境内,其次,梯子岩渡口和瓮桶河渡口汇合处是瓮桶河水流入乌江地点,怎么南渡?第三,狗钻洞他不是洞,而是石通道。那里也没有岩壁,地势较缓,当时詹仲文根本没有派乡丁在那里守卫。实际上,关于红军在江口大岩下大沙心扎浮桥南渡乌江,在国民党政权资料里有记载,《息烽县政府呈报共军南渡乌江经过各区情形》 “有共匪由罗家山偷渡北岸,假二十五军名誉,是处向无船只,该匪一面喊渡,一面伐木作筏”。《共匪西窜记》写三十日拂晓,红军一部分渡江后:“增调民练死守南岸之大岩山(距岸约五十米,突极险峻,有一夫当官,万夫莫开之势),用土炮,洋抬炮、大刀扼险堵击,匪军因之不能登山,潜伏岸下”。
肖华《南渡乌江》“万恶的敌人呵,将船只道路全部破坏,对面石壁上凿出一条小道直悬险崖,似乎是看不很清的阶梯形,从地上爬上去约三十米,便是用两根树木所接成的悬桥,桥旁边一人石洞,驻着敌人扼堵该处的守兵,约有一班人,随时准备抽了这两根木头,想使我们覆灭乌江边,无路可南进。这真是“一夫守口,万夫莫敌”。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肖华所记与毛銊汇报的地势基本一致,通过笔者实地到江口一带的狗钻洞,大岩和向当时的知情人调查,南渡地点就在大岩下的大沙心,詹仲文(詹乾昌)带领一班人就守在大岩的桥洞。大岩处就是肖华文中称“一夫守口,万夫莫敌“和毛銊汇报,“突极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岩壁。笔者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到,大岩又称桥桥,距河岸50米左右,大岩处生有天然石壁,极陡险,当地人用钻子在石壁间钻洞后,用防腐木棒夯实其中,然后在上面铺木板,钉扎实就成了通行的桥,如今石壁间的人工石洞还在。桥的旁边是一个较大的天然溶洞,洞上的路边有个水井,当初,敌人在这里防守,有一班人。除此之外,詹仲文(詹乾昌)带领常队备设指挥部在罗家山。
综上,笔者认为红军南渡乌江是在1935年2月29日下午突破江口渡口(大岩或桥桥)进入息烽鹿窝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