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1年7月26日电(师墉)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演出, “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压轴大戏舞剧《红军花》,于昨晚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精心的编排,精彩的表演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该剧目根据四川甘孜藏区一个真实故事改编。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盛开了一种不知名的小花,五角,鲜红,人们称之为“红军花”。剧目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3名普通红军女战士经历的描写,折射出艰苦岁月里生命的坚韧、坚守和坚强。 该剧共为离(序)、寻、痛、爱、聚(尾声)五个章节,以情动人:汉藏情、儿女情、战友情、家国情……有血有肉,有取有舍,有泣有歌,歌颂了先辈们面对抉择时所做出的伟大牺牲,面对困境时对于理想与希望的执着追寻与不懈求索。 剧目大胆采用多线条叙事方式,以角色“小妹”的故事为重点,同时完整讲述了另外两名红军女战士“米儿”和“雨香”人生最后阶段的经历。在舞蹈编排方面,以恰到好处的双人舞为主干,围绕叙事线索展开、衍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以单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形式为枝叶,丰富着剧目的内容及形象,整体以鲜明的舞蹈个性勾勒出清晰的戏剧轮廓。 在舞剧音乐方面,特别邀请了著名作曲家担任作曲,运用现代交响技法进行宏大背景的叙述,同时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从整体上将情节的发展与情绪的起伏渲染的淋漓尽致,极大的提升了剧目的感染力。 在舞台美术方面,充分做到“人景合一”,一座岩壁、一杆枪、一个磨盘、一座雕塑,既是舞美的一部分,也作为舞蹈载体成为演员动作表现的一部分,丰富了舞台层次,合理划分了空间区域,拓展了演员的表现范围。 舞剧创作的最大难点在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从构思阶段的反复推敲、论证,到演员的舞台表现,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益求精。对此,无论是人物外在造型还是特定的性格舞蹈语汇,导演都做出了鲜明的区分,细抠每个动作的美感和合理性,要求演员将自身的生命完全融入到人物生命,通过身体的外在表达实现动作的爆发力,传递出内在的情感张力和真实的感染力。 舞剧《红军花》是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原四川省歌舞剧院)转企改制后,在新的机制下推出的第一台革命与现实题材的大戏,充分展示了企业旺盛的艺术创作力与市场活力。改制后,公司一边面向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边高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旗,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舞台作品,力争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剧目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四川省文化厅为此次剧目赴北京演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舞剧《红军花》从2009年首次推出,到2011年再度公演,《红军花》经历了三年的修改,可谓精雕细琢,用心良苦。剧目由国家一级编导马东风担任总导演,为此她曾专门重走当年红军在康巴藏区的长征路线,拜访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从生活与历史中吸取养分,在此期间,她数次被所见所闻感动的流下热泪——“我希望能将内心受到的震撼呈现在舞台,让观众也能真实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与理想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