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1年6月13日电(王忱)6月8日,是国际主义战士寒春逝世的纪念日。6月12日上午9时,乌有之乡、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等单位在北京光华路soho六层举行座谈会,各界人士100余人到会追忆和纪念寒春同志。
寒春原名琼•辛顿(Joan Hinton),1921年生于美国芝加哥。自幼聪颖的她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物理系,曾经参加费米教授领导的试验小组,从事了原子弹开发工作。美国向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杀害了无数平民,对她的刺激很大。1948年2月寒春来到上海,开始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与丈夫阳早一起从事奶牛品质改良及农机具革新工作,担任中国农机院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取得了大量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畜牧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6月8日凌晨,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座谈会在《国际歌》慷慨庄严的节奏中开始,殊为不易的是,与会的同志们情绪高昂,竟能将《国际歌》的三段歌词完整唱下来,可见红色的、进步的旋律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座谈会会场,每个人都高唱着《国际歌》(中红网王忱摄)
他说:“每当听到《国际歌》,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都会很激动,甚至失去控制。”(中红网王忱摄)
他说:“革命同志有一个受难,大家就都应该去帮助。“(中红网王忱摄)
首先发言的是乌有之乡的陈晶同志。她留着两个俏皮的辫子,戴着黑色的宽边眼镜,嘴角向上撇着,神态也总是活泼生动。她系统地回顾了寒春在中国奋斗的一生,然后讲述了寒春的外孙女在美国进行调查所取得的结果,这位小女孩的结果显示,光鲜的美国亮眼的外表下,也有许许多多的穷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陈晶说:“还是在改革开放初年的时候,寒春的一个中国朋友送给她一家一瓶可乐,他以为他们会喜欢,谁知下次到了她家,那瓶可乐依然放在那里。原来寒春一点也不喜欢可乐,她认为这是帝国主义的象征。”
陈晶最后用激动而颤抖的声音,表达了她对当今现状的担忧。
随后,与会者们展开了内容丰富的大讨论。
一位面庞瘦削的光头大伯泪流满面地说:“看到寒春同志的许多未竟理想无法实现,我感到愧对他们。我们中国人民没办法,但我们中国人民也可以说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中国人民接受毛泽东思想还是比要接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思想要容易得多!”
一位来自洛阳的留着板寸的黑壮汉子说:“我昨天从洛阳坐火车赶到北京来了……”话音未落,现场就响起一片热情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