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文化的主旋律”
红色网群采访团:红色文化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它的作用犹如春风细雨,悄然无声地潜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引领和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各项工作得到不断推动和发展。你们是如何让它在习水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李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对部分省市开展感恩行动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统一战线乃至全社会要形成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的良好风尚。习水人民对红色的历史、红色的土地、红色的河流感怀挚热,对红色的情节深深眷恋,对红色事业热切期盼。共产党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敌强我弱中力挽狂澜;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风餐露宿,在殊死较量中赢得新生;和平年代,党领导人民改变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丰功伟绩。老区儿女饮水思源,感恩戴德,牢记这段历史,永远不忘党的英明决策,珍惜血浓于水的军民情谊,时刻惦念和平幸福生活。
一是凸现红色文化的引领力。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开展红色文化建设,既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拥护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又能调动各级各界人士投身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更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凸现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全面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努力向各个空间、各个行业、各个行业渗透,使党的恩情、国家的恩情、社会主义的恩情根植于全县人民心中。在这方面,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红色教育。
——抓校园红色教育。依托“小课堂”(课堂教学)上好红色文化课,除统一讲授历史知识外,还结合县情编印了《红色习水》、《习水地理》等地方性红色教材,教育学生从小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尊重人、团结人、关心人、帮助人,从小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依托“中课堂”(课外活动)抓好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唱红歌,在校园内通过浮雕、碑文、永久性标牌等形式,把红军长征的历史、人物、故事制作成“红色文化”教育墙,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依托“大课堂”(社会教育)搞好教学拓展,组织师生参加县内系列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学生与家长“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传播红色文化,实现教育延伸。目前,全县已建立了“红色文化”育人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常规教育日常化、特色教育品牌化、校地互动双向化”的德育工作模式。
——抓干部红色教育。体验长征“走红路”,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穿红军衣、走长征路、吃红军饭”活动;感受长征“忆红史”,邀请老干部、老红军、党史教育专家讲解党史、红军长征史、先进人物事迹等,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转变作风“办红事”,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宗旨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党员干部为民解难事、干实事、做好事的意识和能力;效仿先进“学红人”,结合“四型一打造”,开展践行宗旨、争先创优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组织万人“唱红歌”,激发干部群众爱国热情;通过传、帮、带活动“育红苗”,为红色事业培育优秀接班人。
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在红军驻地之一习水县官店镇陆家祠堂采访。(罗永赋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