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发展组副组长马晓文在会上发言。(中红网 江山摄)
马晓文与参加《杨和亭》首发式暨纪念杨和亭诞辰百年座谈会的老朋友们交谈。(中红网 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1年3月10日电 在今天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华魂网协办的《杨和亭》首发式暨纪念杨和亭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发展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之子马晓文发了言。 马晓文说:“今天,我们学习杨和亭,纪念杨和亭。我一直在想,主要学习什么?纪念什么?继承什么?弘扬什么?杨和亭的主要性格、作风和精神是什么?我们还能具体做点什么? 他说:“我们要学习杨和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服从组织至死不息的自我牺牲的精神,学习他顽强对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坚持原则、服从真理、自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老革命精神。看了《杨和亭》这本书,我很感动。杨和亭伯伯不愧是谢子长家乡培养成长起来的党的好干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纪念。但是最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纪念的还是他‘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 马晓文接着说:“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这是中国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对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思想作风的高度概括。在杨和亭的革命生涯中,有几件事令人难忘。杨和亭本来文化程度也不高。1943年2月组织上任命他为绥德专区副专员,管民政也管教育。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赶不上形式发展的需要。1942年底,中央明确规定生产和教育是边区两大中心任务,又以生产为第一位。1944年春天,绥德分区召开了一个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方针和改进教育工作。绥德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结合’的口号:即教育要同劳动结合,教育要同社会教育结合,教育要同政府结合,教育要同家庭结合。这年,边区国民教育的领导者徐特立和教育厅,在延安发起召开国民教育问题研讨会。杨和亭代表绥德去参加会,新华社记者来采访,杨和亭就把绥德的‘四个结合’的经验作了介绍。不久,《解放日报》以‘绥德国民教育大革新’的标题,报道了绥德的经验,引起了毛泽东和徐特立的关注。他们都非常重视老百姓和基层的教育经验。后来毛泽东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徐特立提倡教育同实际相结合,提倡人民自己教育人民,提出教育与科研、经济相结合的办学方式。这些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杨和亭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政策,解决问题。不断从群众中吸取营养和经验,不断从实际中吸取营养和经验,又不断从党的集体智慧中提高认识,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工作中加以坚持,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