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友好互动的群体,是将收藏进行下去的动力之一。
龙骑兵上,认识了很多朋友,特别是收藏55式的。当时,在55校官领章的收藏里,我可以算是小有名气。因为我动用了几位老爷子的关系(他们家里有用当年军工厂富余的领章缝制的毛毯),所以收集起来并不费劲,还时常为军友们提供一些富余的藏品。龙骑兵网关停后,我的收藏也随着消停下来。直到2008年藏友们新开辟了“湘泉雅集”前,我基本是独自品味家里的收藏品,很少跟以前的藏友联系。期间去过几趟北京,逛潘家园和报国寺,但都没有和藏友们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当地电视台接到报料,几次想来拍我家的军品,都被我拒绝了。因为在我收藏军品的过程中,很多人想不通,我花那么多心思收藏一些已故之人的东西有什么用?道不同不相与谋,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收藏军品的人对军品收藏过程的那种快乐和享受。
上网是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龙骑兵关了,其他军品网站也不成气候。我始终在寻找一个平台,一个收藏军品,有共同爱好者聚集的平台。09年的10月初,一位收藏军事书刊的老朋友在QQ里给我发来http://www.quancang.com的链接,我打开看了一会,没太在意,也没有注册,以为跟平时看到的那些不成气候的网站一样,这个叫“湘泉雅集”的网站也不过如此。但接连几天在百度上查找军品方面的资料时,“湘泉雅集”的字眼始终是主角。于是,我开始关注湘泉,注册了新的ID。
言归正传。
也许有些朋友想问:“老洪你写这些干什么?炫耀吗?”
绝对不是,我说过,很多红色藏友都是我老师级的人物,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炫耀的。我更想表述的是来到“湘泉”之后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发生在几位军友身上的故事给我带来的一些启示。
许多不了解我的红色藏友问我收藏什么的时候,我回答的是:“55-87将官”。人家就有疑问了,你一个穷乡僻壤边区的上班族,说收藏点87将官有人信,收藏55将官的,怕是信口开河吧?
这种疑问并不是没有依据的。55将官的物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有一些是用钱所不能交换到的。我所谓的收藏,也只不过是前辈们留下来的,还有前几年用土特产“换来”的一些物品。在55式为主题的收藏品中,我并没有花多少钱。
军品收藏,就是在收藏历史、收藏军需艺术中享受快乐
我收藏的部分55式军需符号
本人在湘泉的“军服研赏区”转载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戳》、《中国人民革命军军服史鉴》两篇史料。通过学习,懂得了更多的历史性和专业性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军品的了解,浓厚了对军品爱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变革是一部历史。在欣赏那些做工精湛的军衔符号时,其美感绝不亚于艺术作品。试想,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力空竭。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勋章之王”(八一、独立、解放勋章)、“元帅、将校礼服”横空出世,各兵种符号、肩章、帽徽的制作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多么来之不易。有人曾说:“新中国诞生之初,唯原子弹可与世界抗衡,唯军需品可与全球媲美。”军品收藏也讲“门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仿品充不了军品”、“民品≠军品”......
或许这就是军品的魅力所在,自然也就是收藏军品的乐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