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广东人为主体的仁人志士们的斗争,而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是以毛泽东为首、湖南人为主体的革命者们的业绩,其他省市的斗士往往只能辅佐、跟班、打下手,或者干瞪眼插不上手,急得直跺脚。
挺有意思。这些年来见过几个朋友,强烈感受到清末民初湖南出革命家的余风犹存。
2004年3月24日登上钓鱼岛的七名义士之一的湖南株洲人殷敏鸿说,“登上钓鱼岛的不能没有湖南人!”
一个东北中校说自己曾从湖南带兵,我说湖南兵咋样啊,他说湖南兵有个性,有责任,总觉得天下是湖南人打下来的。
一个湖南妹子来到北京,看到不公现象十分气愤,说准备干预,“我们湖南人怕啥呀”,这种不怕不是打架骂人不怕,而是齐家治国平那个天下的不怕,湘女烈女形象呼之欲出,让我增添了对于湖南人的几分了解。
湖南在中国古代版图上,似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也算有历史的。秦朝竹简记载,当时湖南有来自陕西的秦军驻守,互相通信往来。三国时期吴国辖地,还是竹简揭开了秘密。古代人物上,湖南几乎平静。
辣是湘菜的灵魂,只是川菜的特色。湖南人好吃辣椒,毛泽东幽默地说不吃辣椒不会革命。“吃辣椒多少能反映一个人的斗争精神,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为辣椒曾领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据说在世界上爱吃辛辣食物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俄国等等。当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大。
湖南人性格也和地理位置有关系,“不信邪”的“霸蛮”“骡子脾气”由此养成。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熏陶、时务学堂的启迪、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湖南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导致工农运动蓬蓬勃勃发展起来。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勇于变革、善于斗争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出现了,表现在五个方面 :爱国主义思想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忧国忧民、彻底革命 ;坚毅刚直、实干苦干 ;重视军事和武装斗争,极具反抗精神。孙中山在评述湖南革命志士时说:“用一个人打一百个人。”
据统计,鸦片战争以前的整个古代中国3005个名人,湖南籍仅23人,占0.77%;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名人750人,湖南85人,占11.33%,湖南人呼之欲出。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魏源著作有《海国图志》等。19世纪50-60年代,湘军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曾国藩,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谥号文正。19世纪末,即甲午——戊戌年间的维新志士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是谭嗣同、熊希龄。辛亥革命期间的黄兴,地位仅次于孙中山,还有宋教仁、陈天华、蔡锷、刘揆一、刘道一、蒋翊武等。
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蔚为壮观,主要代表为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李富春、贺龙、任弼时、胡耀邦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湖南籍有4人(毛泽东、何督衡、李达、周佛海)。在他们所代表的全国53名早期党员中,湖南籍的有20余名。
胡耀邦列举了46位杰出人物,湖南籍16人,占34.8%。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10人,占19.2%。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湖南人有3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在人民解放军的10位大将中,湖南人有6位(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