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权伸之子于平绥现场展示了父亲当年在南于八战斗中,缴获日军的一把军刀。(孙琳 摄影)
参会人员在传看我军缴获的日军军刀。手握军刀者为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孙琳 摄影)
【编者按】近日,党史图书《冀中一日》再版发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大汲店村举行。发行仪式上,开国少将、原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伸之子于平绥,现场展示了父亲当年缴获日军的一把军刀,并讲述了这把军刀背后的历史故事。
难忘南于八战斗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寇沿平汉、津浦路长驱南下。保定、石家庄、沧州接连失守。当时的国民党部分部队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全线败退。国民党在冀中的政权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冀中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1937年10月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领原东北军691团,拒绝国民党的南逃命令,回师北上。部队整编成我党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后。在地方党的支援配合下,从深泽、安国、蠡县到高阳,一路横扫土匪汉奸武装,并一举打下了高阳县城,全歼了伪冀东保安队殷松山部,声威大震,日伪气焰受到打击,群众情绪暂时得到稳定。打下高阳后,人自卫军第二团奉命驻守在高蠡交界的南于八和北于八村。1938年1月14日夜,时任团长的于权伸率两个营夜袭了日军的石桥据点,部队突入镇内和日军展开了巷战,一直打到拂晓,消灭部分日伪武装后主动撤出了战斗返回驻地。住下后,于团长带领干部们察看了村子周围的地形,作了战斗部署,布置了警戒,防备敌人来袭。
夜袭石桥之前,日军在冀中还没有碰过钉子。仰仗装备好火力强大,猖狂不可一世,根本不把抗日武装放在眼里。更容不得对石桥镇的袭击。15日驻守保定的坂垣师团出动第42山口联队第3中队,尾随跟踪。于夜间迂回至南于八村南,妄图趁我军疲劳休息之际,来个反偷袭,进行报复。在日军眼中冀中的抗日武装都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但令日军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们碰上的,确是人民自卫军主力二团。战斗是在突然情况下发生的。
南于八村四周都是通往附近村子的道沟。沟旁还有坟地、水坑。日寇趁夜暗占据了有利地形。仰仗火力优势,突然对我村头阵地,发动了攻击。于团长听到外面动静,大喊“敌人来了,部队赶紧上房!”然后,他立即进行了反击布署。并亲自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行反击,两个连从东西两翼侧击日军。很快一个反冲锋就把立足未稳的敌人驱除出村外。日军恼羞成怒,连续进行了疯狂反扑,其中几次冲进村子,都被据守在房顶和街头的指战员硬打了回去。经过一夜的反复冲杀争夺,日军始终没有在村子里站住脚。二团的干部战士在团长的带领下,越战越勇。原来还有惧怕心理的战士一看,日军也不过如此。于是,放开了胆子,冲着敌人一阵猛打。于团长叫过机枪连长谢洪恩,“把你的机枪统统架到村南边的房顶上,一字排开。把敌人压制在村南开阔地,不能让他们动弹!”我军的机枪一个齐射,子弹让雨点一般,打的敌人抬不起头。日军没有想到碰上了这么强的火力,命令野战炮向村里猛轰,瞬间炸毁了一些民房,部队也出现了伤亡。这时于团长立即组织迫击炮进行还击,很快就报销了日军的炮阵地,炸死了多名日军。
南于八战斗打响后,驻守在北于八的三营,马上赶过来增援。二营从村子的两翼出击,这样就形成了夹击之势,把日军压缩在南于八村西南的坟地和一个冰冻的水坑里动弹不得。其他抗日队伍,驻守蠡县古灵山的自卫军独立营,蠡县抗日五支队。判明情况后,也过来参加了战斗,经过高蠡暴动革命洗礼的于八、万安以及周围村庄的群众,天亮以后纷纷举者锄头、长矛、棍棒蜂拥而至。“杀呀!打死鬼子!”冲锋号声,枪炮声,喊杀声,还有助威的鞭炮声合在一起,震天动地,响成一片。对日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日军拼命突围,都没有得逞。经过一天的激战,直到第二天晚上,100多日军除了20多人趁夜暗逃跑外,全部被我军歼灭。日军中队长汉川丹治大尉被击毙,缴获了他的手枪、战刀、战马及其他战利品。这次战斗还活捉了中村颜映等七名日军,缴获了机枪、掷弹筒、野战炮和步枪70多支。群众在打扫战场时,还搜缴了黄呢军大衣、军毯、钢盔、水壶、饭盒,还有日军贴身携带的“武运长久”的手绢和护身符、神牌等。当部队押者俘虏,牵着日军的大洋马,挎着战利品,经过沿途村庄,特别是进入蠡县县城时,男女老少夹道欢迎,争着看活日军和战利品。人生沸腾,欢呼雀跃,群情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