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难忘中亭
2011-10-14 15:27:12
作者:黄志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中红网广西凤山2011年10月14日电(黄志谋)

    仰望卡存山

    4日上午,我和《红色老区,神韵中亭》摄制组,在几位中亭村村民和村干部的引导下,爬上了险峻、陡峭的卡存山。

    卡存山巍巍屹立于凤山县中亭乡中亭村罗家寨后面。这座石山壁立千仞,陡峻如削。站在罗家寨村边仰望卡存山,你得高仰着头,头颅与脊背之间形成30度仰角,才能看到山顶。

    如今,我仰望的不仅是一座山,而是一座丰碑,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往事。

    卡存山三面是百丈高的悬崖绝壁,山后仅有一条险峻的小路直通半山腰上的一道石门,这座石门是古代的一个营盘,有滚石闸、有弓弩台、有寨门,始建于那个朝代已经无法考证。它是通向山顶的唯一通道。

    1930年2月10日,百色民团总指挥岑建英率领黔军王海平部两个团及民团3000多人进攻巴轩革命根据地。当时驻守巴轩的红军仅有一个连,一百多人。敌人凭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分别对巴轩村的卡存、弄内、辽立穿岩、干障五个红色据点进行攻打。100多名群众,在巴轩区苏维埃主席罗福宏、乡苏维埃妇女主席韦氏送的率领下,退守卡存山营寨。他们用土枪、石头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夜幕降临。红军战士已经弹尽粮绝。为了保存实力,大部分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趁夜掩护群众突围,只有30多位不能走动的妇幼老人留在营盘里,韦氏送主动要求留下来照料他们。

    13日清晨,敌人进攻的炮火更为猛烈。韦氏送和留下来10位赤卫队员采取近打战术,用土枪、滚石跟敌人周旋。战斗到中午,他们弹尽粮绝,敌人攻破了寨门,一步步向赤卫队员逼来,有4名队员被当场杀害,另外的6名,在跟敌人搏斗了一个时辰之后,也全部壮烈牺牲。韦氏送被迫退上山顶。敌人把她逼到悬崖边,想活捉她。此时,韦氏送突然转身来,抱住靠近她的一个白匪兵,连拉带扯,抱着他跳下百丈悬崖,跟敌人同归于尽。

    小时候我从语文课本中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8月的晋察冀边区所属的狼牙山地区,而韦氏送抱敌跳崖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2月的老革命根据地广西凤山县,在时间上比狼山五壮士的故事还早十一年。同样的跳崖烈士,狼牙山五壮士是热血男儿;而韦氏送无疑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用气壮山河这个形容词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

    今天的人们当然是无法想象甚至理解当年那一代英烈的,那是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特殊岁月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站在韦氏送80多年前跳崖的悬崖边,感到一阵阵晕眩,更感到心灵震憾不已。我是历史读物的爱好者,除了正史外,我也爱阅读各种历史人物的回忆录和传记。可是,让我最震撼的、最钦佩的,还是韦氏送这个抱敌跳下悬崖的女英雄。也许是我亲临其境的缘故,在这里我完全能想象得到那个悲壮的历史场景,仿佛看到了韦氏送的音容笑貌就在我面前,这决不是书中的描写和想象,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正是有韦氏送这样的女英雄的存在,让中国革命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为原本比较枯燥的历史增加了可读性。

    韦氏送抱敌跳崖的英勇事迹被录入《中华英烈大典》,她成为共和国的著名英雄。

    仰望卡存山,我们真的对历史多了一份敬畏感、使命感和认知感。

    千年古树浴火重生

    屹立于中亭村坡磨山堡上的这棵青㭎树,已有上千年历史。它苍翠挺拔、绿荫如盖。它那斑驳的树干,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

    81年前,这棵古树上曾经悬挂着一个大钟。它的用途是:如有土匪进村,守钟人就鸣钟为号,全村群众立即做好防范准备;每日清晨,守钟人敲钟,提醒各家各户闻钟即起,不误农时;如遇“红”、“白”大事,就按鸣钟的次数,以表示庆贺或者哀思。

    这是一口醒世钟,中亭村民都离不开它。

    在1930年2月那场腥风血雨的反围剿战斗中,这口古钟被前来围剿革命根据地的贵州军阀抢走,千年古树也遭到大火焚烧。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大火虽然烧了一天一夜,竟然烧不死这棵千年古树。也许是它的根太深、它的生命力太强,过了四、五年后,它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人们称它是“烧不死的神树”。

    八十年来,中亭村的后人只能从村里的老人那里聆听古树与铜钟的故事。他们希望能找回那悠远钟声的记忆。2011年,村里决定重铸一个铜钟。如今,一个重达488市斤的大铜钟已经铸成,仍然悬挂在古树原来的位置上。

    人们把古树、铜钟象征为中亭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亭村一直是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这个村先后被敌人烧毁民房5次共250间;牺牲的革命烈士以及被杀害的革命群众233人,曾经有42户人家断了炊烟。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篇章,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

    中亭村是大石山区,但这里的山清水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生存和繁衍了一群又一群强悍、不屈、英勇的人民。当年,邓小平、韦拔群播下的革命星星火种,首先在右江、在东兰、在凤山这块土地上熊熊燃烧。中亭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在蓝天白云之下,在青山绿水之上,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波澜壮阔、亘古罕见的英雄史诗。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沁园春,北国之春中华颂歌!
·下一篇:特稿:七大礼堂的三次修建(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