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许还清晰的记得,2007年6月表彰“感动兵团十大人物”晚会颁奖词这样赞颂他们:“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消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用双脚丈量的是不朽的历程,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绿洲。老兵们始终是忠诚的战士,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不仅是对他们伟大精神赞颂,也是他们壮丽人生真切写照,他们就是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的老战士。
浴血奋战 战转南北
四十七团老战士原系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是1938年1月5日整编成立的,先后参加过山西省应县云水庄战役,毙伤日伪军600余人,缴获枪支82支,战马5匹。在广灵县战役中,在王震的指挥下,击毙日军大尉以下官兵500余人,击毁汽车10辆。1939年,在南村伏击战和陈庄战斗中,在贺龙的指挥下,全歼日军三十一大队,毙伤日伪军1380余人,大队长被击毙。1940年,河北省广平县张孟地区阻击日伪军2000余人,毙伤日伪军400余人。参与护送中共中央考察团从河北平山县返回延安。担负当地防务任务。1941年,七一九团进驻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从事保卫边区和生产建设。1945年至1948年,七一九团经多次整编,南下湖北返陕西、山西到延安,参加过多次战役和战斗,都取得了胜利。
挺进新疆 稳固和田
1949年2月1日由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于当年8月,战胜兰州战役后, 十五团随部于9月29日奉命从甘肃酒泉徒步向新疆进军,一路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平息各类暴乱事件。46天后从吐鲁番到达了阿克苏。在阿克苏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就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继续行军。原来,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在和田发动武装叛乱。解放和田迫在眉睫,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十五团这支英雄部队的肩上。当时从阿克苏到和田有三条路,有两条是大道,有人家也有水,肯定好走,但要绕五六百里路。任务紧急,团党委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乘汽车顺大路,经喀什到,先遣到达接应,另一路选择第三条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12月5日,天寒地冻,十五团的1800名指战员士气高昂,英雄气概不凡,高唱战歌“穿过大戈壁、长征见高低”的口号,从阿克苏出发,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挺进。“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他们每人肩扛步枪或机枪,再加上弹药、铁锹和背包,平均每人负重20多公斤。由于任务急,时间紧,官兵们每天都是小跑着前进,不走100多公里不宿营。漫漫黄沙,无路可循,他们只能靠指北针的指引摸索着前进,部队行军几天后,缺水严重。许多战士嘴干得裂开了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满口。连这点血大家也要用舌头舔回去,咽下去润嗓子,喉咙冒火,没有水解渴,他们就含一口马尿,润润嘴唇,接着向前走;马垮了,他们扛起小炮,背起电台,还是照旧向前走;脚烂了,他们裹一块破布,有的光着脚,脚上血泡一个接一个,咬一咬牙根,你搀上我,我扶上你,还是一股劲地向前走。一口冷水,他们要端给最渴的哪个同志去喝;一粒仁丹,他们塞给最弱的哪个同志去含。有时还要遭遇沙尘暴和寒冷袭击,就这样,他们经过18个昼夜的奋力拼搏, 结束了1550里沙漠行军,创造了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