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0月18日举行的福建永安笋竹文化旅游节上,吴地村南坑畲的刘月华和刘德成分别获得了银奖和铜奖。其中刘月华选送的毛竹以围径54.3cm,胸径17.29cm夺得银奖(金奖的围径54.3cm,胸径17.30cm)。刘月华为人质朴,热情好客。他说:“欢迎大家来香炉山旅游,也欢迎大家来参观我的毛竹林”。
在吴地村小吴地自然村,今年67岁的老农陈成博老当益壮,2009年,他在小吴地自然村下洋组庵堂窠的百亩竹林下办起了竹林稻谷养鸡场,所饲养的广西土鸡全部采用林下放养,全用纯稻谷饲养。养鸡场现在养鸡800多只,最多时达到1000多只。靠着村民、游人和过路司机的口语相传,他饲养的竹林鸡卖到了小陶本镇和永安市区,最远的卖到漳州和上海。一次来了7个司机,每人要30只,养鸡场供应不上,只能每人给10只。今年6月,老陈又在想方设法争取贷款和引进资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7月17日晚,听说厦门网友要来游香炉山,还可以穿红军服,举红军旗,走红军路,陈成博老人连夜给毗邻的漳平市赤水镇的一位模特车手打电话,7月18日,这位平日里一直在竹林下养鸡的老农,也穿起红军服与我们一道登山了香炉山。
香炉山下森林密布,沟壑纵横,水利资源相当丰富。1999年春,永安供电局把吴地村做为水电扶贫奔小康的挂点村,并派出了一支以党员技术骨干为主的奔小康工作队。在永安供电局的帮助下,吴地村连续开发了7座电站,总装机5320千瓦,总投资2300万,包括坑头山、南坑畲、北罗畲等无电自然村在内的全村8个自然村全部供电,剩余的电力卖给国家;有了电,村里的经济活了,村民的生活方便了。因为建电站,奔小康工作队还为老区吴地村修了不少公路,防洪设施也跟着建了起来。对于喜欢科普的游人来说,到吴地村的张家山或小吴地等自然村旅游,参观小水电,也是接受科普教育的一个好机会。
红色记忆代代传
香炉山及其山下的吴地、漳平赤水、漳平双洋和永安小陶镇,是一片红土地。1934年4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配合红七军团解放了永安城,并与同年5月1日,在永安城内大操场上宣布永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由于临时中央“左”倾错误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节节失利,北线战局十分危急,苏区地域日益缩小,而敌东路军四个纵队亦步步进逼。红九团奉命于5月9日撤出永安。红九团,撤离永安后迅速转战现永安市的洪田、小陶、罗坊、连城姑田一带,红九团三个营分成三路,一营在张家山、大小吴地、小陶一带活动;三营在罗坊、小陶石峰、连城姑田一带活动;团部和二营进入龙岩大河祠、陈地坑一带。从此,小陶张家山一带便成了永安最早坚持革命斗争的游击区。
“1934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红九团主力300多人从小陶经张家山前往陈地坑”,2006年,时龄86岁的张家山老共产党员刘继荣告诉笔者,红军来到张家山那年他14岁,“当时,张家山有一座大土楼,易守难攻,反动民团和附逃而来的地主、香菇霸头、大刀会会徒有100多人、枪支60多支,盘踞在土楼内,红九团一营决定消灭这股反动势力,解放张山……”
“红军将土楼包围了10来天,挖了坑道,炸开缺口,突击队冲杀进去,不到一个小时,毙伤敌人60余人,其余全部生擒,结束了战斗。” 刘继荣说,这场战斗,红军也伤亡12人。 红九团解放张家山后,派出工作团到张家山、大小吴地、冷水溪、南坑畲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不久,张家山成立龙(岩)、连(城)、宁(洋)边区游击队,建立了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农民赤卫队。穷人扬眉吐气,当家作主。 2010年5月17日,笔者再次来到张家山,发现在保存完好的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在张家山建立的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右厢房上挂有“游击队军事部部长钟林辉”的牌子。一打听,钟林辉是张家山本地人,红九团主力部队转移后,钟林辉想方设法保存实力,解放后一直在张家山当农民,但仍有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战友和老上级保存联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钟林辉去世。至今住在张家山苏维埃政府旧址左厢房后侧的钟张书还保存有她爷爷钟林辉的相片。从照片上看,钟林辉身材魁梧,目光坚毅而炯炯有神,是为一代英豪。
1934年8月、9月间,红九团以张家山、陈地坑为中心,肃清周围的反动团匪,建立了纵横300余里、人口4万多的革命根据地。
张家山与当时中央苏区的门户———连城县毗邻,离小陶镇20多公里。当时,边区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张家山,司令员王子平、政治委员杨志林,下辖3个分队,4个部(即:军事部、后勤部、贫农部、农村部)共300多人,活动于张家山、陈地坑、赖源一带。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并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张鼎丞也到过张家山指导工作。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张家山秘密发展了3名地方党员,他们分别是支书、乡苏维埃政府文书温光美,军事部长钟林辉,农会主席许胜青,建立了永安第一个党支部,具体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不久后,支部又发展了2名地方党员,增加了钟炳生和范有昌。
1934年9月,国民党省保安十二团李敬慎部纠集敌人二三百人从三路包抄张家山。当时,留在张家山的红军主力部队只有60多人,部队主动退出张家山,扼守山头,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冲锋。10月,敌人八十三师刘勘部六百多人,在吴地反动武装的配合下,进攻边区根据地,攻占了张家山,红军退守龙岩沙田一带,反动民团团长胡发祥又重新占领吴地山区。
1935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值大家过春节放松警惕时,叛徒吴显德勾结民团团长胡发祥,带领民团包围了张家山。他和三弟吴显才探知钟炳生正在农民曹德兴厨房灶前坐着,即窜进曹家,一声不吭就朝着好友钟炳生身上开枪,枪未打响,吴显才又连打三枪,钟炳生当场牺牲。至今,吴显才所打的枪眼依然保留在张家山苏维埃政府旧址党支部办公室的木板墙上。同一天牺牲的还有红军工作人员邱永彪、乡苏维埃文书许胜春,以及红军工作团的邱永标,红军家属蓝永鼎、赖德才和妻子群娣等6人。敌人企图消灭红军游击队,但张家山人民仍然坚持为红军游击队购买食盐、电筒、草鞋、雨伞等日用品,为红军提供情报,一直坚持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不久,反动民团团长胡发祥投靠龙岩赤美山土匪,写信请赤美山土匪来洗劫张家山。张家山人获得情报后群情激愤,即先设计将胡发祥骗至马尾岭,将胡处死。 叛徒吴显德病死后,原民团副团长吴显才于1950年又参加土匪,当年11月间被剿匪的解放军击毙。
七十多年过去了,张家山人仍然记得那段峥嵘斗争岁月。2002年永安市拨款2万元,对在张家山的苏维埃政府、党支部旧址进行全面修缮,2006年又捐款5.2万元铺上了近300米的水泥路。“近几年,吴地村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菌则菌,宜养则养’的方针,他们种稻谷,育竹护林,做笋干,卖毛竹,种植香菇木耳,有的还办起了竹林稻谷养鸡场和竹木加工厂,永安供电局还帮助吴地农民办起了7座水电站,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由改革开放初的几十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元……”张家山的一位村民告知笔者。
生活富裕起来的吴地张家山人民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唱山歌。在2010年5月1日举行的永安市首届名流杯山歌演唱会上,吴地村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2010年5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吴地村的张家山自然村时,还赶上了村民们在原小学旧址门前举办篝火晚会。三个石头,顶起一口大铁锅,铁锅里燃烧着晒干的毛竹废弃物,熊熊的篝火烧了起来。大家围着篝火唱起了山歌:“正月一支飘,咿呀咿支哟,莫赌钱啊,我的干哥,十赌钱九个输,有心劝郎啊,小妹妹,没有一个赌钱发了财,咿呀咿支哟……”。掌声中,张家山村民蓝树芳等6人演唱了《劝郎莫赌钱》等十余首当地广为流传的山歌。2010年6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张家山时看到,正在田野里插秧的农民蓝树仁等又一边插秧一边唱起了山歌。
400余年的东方月刘氏宗祠 到了吴地村后,“东方月”是一个不得不说不得不听不得不看的故事。据了解,吴地村共有冷水溪、张家山、大吴地、小吴地、北罗畲、南坑畲、坑头山等7个自然村,以冷水溪为出发点,走到各个自然村累计里程至少在30公里以上,由于许多自然村是树枝状的断头公路,分别返回冷水溪时,总的往返里程达五、六十公里。吴地村总人口1400多人,分别有刘姓、蓝姓、钟姓、陈姓、温姓、傅姓、张姓等诸多姓氏在这些自然村居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刘姓400多人,而吴地村的刘姓人口均出自大吴地的刘氏宗祠。位于大吴地东方的一座半圆形山坡就是东方月,半月形的山坡下,正中位置上的一座古代建筑就是刘氏宗祠。据说,迄今,从大吴地始祖三十郎创建“善庆堂”至今,刘氏宗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东方月繁衍出的人口已达22代,其子孙至少上千人,曾出过举人。大吴地始祖三十郎的子孙除了在主要分布大吴地、冷水溪、南坑畲居住外,许多还迁出吴地,搬到了小陶镇的团结村、小陶村、上湖口、下湖口,双竹、五星、漳平赤水等地。除了其人口众多之外,“东方月”值得一看的原因还在于其古色古香和雕梁画栋。笔者未能仔细考察东方月刘氏宗祠的建筑年代,但该宗祠门口的一根石雕旗杆上所刻写的“乾隆乙卯,恩科中式举人第六十名刘步云立”几个字告诉我们,该旗杆已有215年的历史。
与大吴地的“东方月”刘氏宗祠一样成为古迹的还有位于大吴地水尾的一座一尺见方的民主公庙,这座小庙与香炉山顶上的那座小庙相比大不了多少,但所用石材均系人工雕琢,而不是随手得来。民主公庙上方的古杉树和竹林把香炉山下的大吴地显兴殿藏在绿叶中,远远望去只剩下了屋檐。拿起相机,笔者很轻松地拍下了一张深山藏古寺图。
显兴殿的建筑颇为气派,古老之中略显宏大和豪华。大钟、菩萨、神案、签文、签筒一应俱全。站在殿外看显兴殿,显兴殿藏在深山里;站在显兴殿里看外界,墙外是绿色的世外桃源。类似的古建筑,在吴地村的小吴地自然村下洋组庵堂窠的陈成博竹林稻谷养鸡场往西上行约50米,有一座名为南仙祖殿的小庙,相传明正德皇帝下江南期间曾巡游永安小陶,并遭遇宦官的派兵追杀。正德皇帝为躲避大兵追杀曾躲到此地。这时,正德皇帝刚刚走过的路上出现了许多蜘蛛网,因此,让正德皇帝躲过了一劫,此后,正德皇帝下令在此筑庙,并赐名“南仙祖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