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初期,徐海东也和其他人一样,经历了很多次的胜败和挫折。但他从没有放弃,而是一次一次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徐海东就是这样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指挥员。
徐海东是从战争实践中走出来的指挥员,他在注重从实践中学习战争规律的同时,还想办法学习战争理论,他曾不止一次向领导表示想进军校补习,但始终未能如愿。为此,他经常利用战斗间隙,找来有关军事的书籍阅读。即便是在伤病中,他也不忘学习。
正因为这样,徐海东不仅能够指挥战斗,而且善于指挥战斗。例如:他在实践中总结的游击战的方法之一是“先疲后打”,与毛主席提出“十六字诀”中“敌疲我打”是同一个道理。这看来十分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他多少心血和熠熠生辉的智慧啊。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军始终处于劣势,如何以劣胜优,是决定我军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把强敌变弱有许多办法,强敌变疲敌即为弱敌就是胜敌办法之一。而适合中国革命战争战场的这些方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那些洋大人和喝洋墨水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徐海东尊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指挥艺术,不断发展成为我军优秀的用兵如神的指挥员。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指挥原则
徐海东的指挥艺术来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他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和作战方法。他被人们称之为“革命的老虎”。
在围攻七里坪的战斗中,徐海东顶着肃反的压力,极力反对当时省委领导人的错误的军事领导,直至被赶出会场。但他心怀革命的全局,在省委遭到敌人袭击的关键时刻,指挥部队挫败了敌人的阴谋。最后,省委主要领导终于接受了徐海东的建议,停止了对七里坪的进攻,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取得了主动。
在王家坪战斗中,徐海东的指挥艺术更加炉火纯青,他巧妙地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将敌人诱进口袋阵,一举歼灭三千多敌人。事后他对大家说:是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启发了我,我也是从毛主席那里学来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徐海东的指挥方法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与毛主席的游击战方法异曲同工。
徐海东堪称游击战专家。在游击战问题上,他往往想得更远,更深。当其他的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明了于胸了。所以,他的主张或意见,都具有预见性。他曾几次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攻打城市的不切实际的做法。显示出了比别人更加高超的指挥艺术。
徐海东还善于总结战斗经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总结中使自己得到军事理论的升华。其中最著名的总结《晋察冀抗战回忆》刊登在1938年6月的《新华日报》上。他在文章中,总结了日军作战的4大弱点(1、没有大炮和飞机的配合,陆军的攻击能力就不强;2、日军战术与中国不尽相同;3、习惯于机械化战斗;4、只能平原战斗,山地就呆板)和两个长处(1、班以下都很机动;2、打败之后能各自为战),字字珠玑,为我军战胜日寇指出了正确的作战方法。
可以看出,一切从战争的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徐海东真正明白了这个真谛,也就真正成为用兵如神的指挥员。
红军时期的徐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