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2010年6月12日广东南雄电(肖锋)笔者在今天(6月13日)上午由中共广东省南雄市委、广东省南雄市人民政府在广州珠岛宾馆红棉厅举办的“南雄市确认为中央苏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月6日,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南雄县(今南雄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南雄因此成为被正式认定的中央苏区县,这也是广东省目前继大埔县之后又一个中央苏区县。
据了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老区建设办公室报来的《关于要求确认南雄市为中央苏区范围的请示》,对南雄市当年是否属于中央苏区的范围一事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随函所附《赣西南的报告》等革命历史文献以及老同志回忆材料和国民党方面的文献档案资料进行了审阅、查考。依照民政部、财政部1979年6月24日有关文件所规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划分标准,认为南雄市有关论证工作做得比较充分,证明南雄县的大部分地方曾属于赣西南苏区,在20世纪30年代初随赣西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管辖区域。据此认定南雄县(今南雄市)当时属于中央苏区的范围。
所谓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目前共有30多个县,其中广东2个县。
据史料记载,南雄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南雄一是较早建立了党的组织。1925年12月,建立了共青团南雄特支,1926年夏天成立了中共南雄支部,8月成立中共南雄特支。到1927年春有党员70多人,党组织领导南雄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先后成立了南雄县总工会,南雄县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2月1日成立了中共南雄县委。1928年2月1日,县委充实后,曾昭秀(南雄人)任书记。领导了南雄农民大暴动,3月下旬暴动失败,南雄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7月中共南雄县委恢复活动,率领赤卫队员上油山,开展了长期游击武装斗争。到1929年夏天,南雄县委建立了四个区委近百个支部(包括小组),党员550余名。1929年冬天,南雄县委与赣南党组织取得联系,归赣西南特委领导。
二是较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6年7月,南雄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冬天,县农民协会成立,全县建立农民协会100多个,领导全县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代替了乡村政权的职能。“四.一五”清党事件后,县农民协会被封闭。但区、乡农会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1928年2月13日举行了南雄农民大暴动,2月18日在黄坑墟召开了全县一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成立了南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曾昭秀(南雄人),同时成立了四个区苏维埃政府、12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革命政权遍及全县,在全县开展了打土豪、“平仓”、“平田”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3月中旬苏维埃政权遭镇压而转入地下活动。1930年南雄红色区域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南雄已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县,10月在坪林公社开会恢复南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欧阳老四(南雄人),1931年夏,因敌人围剿而又转入地下活动。1932年7月“水口战役”后,南雄县苏维埃政府在孔江兰坵又公开恢复活动,直到年底一度转入地下活动。抗战时期从1939年起,中共南雄县委先后派了共产党员罗垂明、刘友聪等到承庆、长平、珠玑等地任区乡长、文书及巡警等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都在两年以上。
三是较早开展武装斗争。1926年初,南雄共产党组织以农会为单位组建了不脱产的农民自卫军,到1927年冬发展到2000人,县委还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基干自卫军(脱产的),队长卢世英(南雄人),1928年2月南雄农民暴动后,自卫军改为赤卫队,从3月初开始同反动军警激战一个多月被打散。1928年7月中共南雄县委召集了70多名赤卫队员,集结油山,开创了油山武装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南雄,并送了10支五响步枪给南雄县委组织游击队,县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将赤卫队改为南雄游击队,队长刘子明(南雄人),发展到120多人,同年6月配合红五军一度占领南雄城五天。11月,彭禄山(南雄人)担任南雄游击队大队长,1930年4月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再次占领南雄县城一个星期,随后,又配合红四军转战信丰,南雄游击队输送了一大批人参加了新红二十六纵队,后改为红军22军,军长陈毅,同年10月南雄游击队发展到300多人,扩编为“北江红军独立营”,营长彭禄山、政委谢泰谦(南雄人)。1931年1月,南雄、大余、南康、信丰四县游击队1000多人,合编为“北江红军独立团”,团长谢泰谦,政委彭显模(南雄人)。1931年夏由于粤军“围剿”,游击队遭受了损失,独立团改编为南雄和信康游击大队,南雄游击大队于1931年11月到上犹、崇义活动,于1932年2月编入河西独立第四十三团,1932年3月南雄县委重新组建了油山游击队,8月又建立了南雄游击队,开辟了南山革命根据地,1933年初建立了北山游击队,开辟了北山革命根据地,以上三支游击队共有300多人,坚持斗争到1938年初,奉中共中央命令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抗战时期,1938年冬南雄地下党组建了一支自卫队,1939年4月改为壮丁常备队第三中队,有120多人,中队长共产党员刘邦华,分队长和班长以上的干部全由共产党员担任,至1940年春被国民党当局改编。1944年下半年,日军侵占南雄前夕,南雄地下党组织了珠玑乡民众抗日自卫中队,1945年4月改为抗日后备队预编第十二中队,日寇投降后被迫解散,但干部仍留下集中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在五岭地委的领导下,除了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下辖的主力游击队外,南雄还组建了常备队,人数最多时达1000多人,一直坚持到1949年9月南雄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