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荆风:愿意核对,但不应攻击鲁奖
“我很感谢这位读者能认真把书读完,指出他所认为的欠缺之处,也愿意逐一核对,重新订正有失误的地方。但是不应就此攻击鲁奖。”11月1日,81岁的作家彭荆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有读者指出其获本届鲁奖的作品《解放大西南》中的某些失误,显示了一位老作家虚怀若谷的心胸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近日,本报记者接到读者来信,信中称:“此书(《解放大西南》)中有多处史实不准确,不知道评委们是如何评的,抑或他们都是些对中国革命史和战争史一无所知的人?现将书中主要错误指出……”这位署名“西安一军迷”的读者在报出70条他所认为的失误后表示,这并非是对《解放大西南》的挑剔,而是想借此证明鲁奖的评选水准之低。
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终评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认为,读者来信中所指失误应找权威部门核实;作者彭荆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由于亲历大西南战役,对这段历史是有发言权的。就作品而言,出版前送过军事部门审核过,他们的评选是综合艺术水准及政治倾向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的。
作家彭荆风说:“感谢这位读者能认真把书读完,指出了他认为的欠缺之处,由于他列举的条数太多,我不能马上答复。这部书写了十几年,当时引用的资料,要重新查阅。但是从他指出的第二条看,他认为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应该是38个军’,显然他把第七兵团一一九军和黄淑的第九军漏掉了。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有,我写40个军是有依据的,很多数字在当年写作时也是不含糊的。”另外,这位读者还说“国民党从来没有成立过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彭荆风称,这是不对的。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是1949年7月18日成立的(见于《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同时,彭荆风也坦率地承认,读者来信中所指“国民党军的总参谋次长”应为“参谋次长”是正确的。彭荆风说,读者反映的问题,有些是因为史料出处不同出现引用的失误,有些是因为笔误和校对的原因,他会逐一认真订校,但是,不应就此指责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水平。彭荆风说:“评委只能整体衡量一部作品政治与艺术方面是否合乎评选条件,至于笔误与疏漏,应是作者承担的责任。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是为了促进、繁荣创作,我们应该维护其尊严和威信。”但是,这位读者为何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让彭荆风感到疑惑,他表示,非常希望读者留下真实姓名,以便进一步交流请教。
《解放大西南》是作家彭荆风历时12载,在详尽占有史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十易其稿完成的。彭荆风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解放大西南战役,对大西南很有感情,一直希望读到能多角度全景式描写解放大西南的作品。但是过去迟迟没有出现。他由此产生写这本书的意图,并在近70岁时调整自己的创作计划,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大的史诗性作品。“我写《解放大西南》,完全是出于对大西南这一伟大战役的感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写,没想到能够获得鲁奖,只是想慢慢地把书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