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贵州习水2010年10月5日电(胡俊峰)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正门(中红网胡俊峰摄)
土城盐文化陈列馆坐落在土城镇老街上。而几十年前,这个建筑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盐号。
贵州不产盐,食盐来自川、滇、贵、粤等地,主要来自四川。川盐入黔,始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朝廷诏令四川以盐供黔。当时赤水河航运仅在下游平缓地区,川盐从合江转船,至鲢鱼溪改陆路,由人背马驼,翻崇盘,越七里坎,到小关子,沿赤水河至土城到茅台以上地区。船夫、纤夫、马帮脚夫在赤水河及山区中跋涉,走出了充满艰辛又蔚为壮观的川盐入黔之路。
川盐入黔,主要途径是河运。由于赤水河滩多滩险,运盐时必须分段易船进行,沿途集镇分设盐号,形成巨大的川盐运销网络。鼎盛时期,土城盐号多达十多家。现在的土城盐号旧址,建于晚清,是赤水河流域的重要盐号,抗日前夕为“大业公司办事处”,负责土城至茅台以上地区川盐营运。
从土城盐号旧址的建筑规模和格局还可窥见当时的营运景象,体现土城盐文化的悠久历史,展现古镇风采。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中红网江山摄)
盐文化纪念馆中不仅展现了川盐入黔的路途遥远,更展现了由盐造就的众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