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是七十四年前红军西渡黄河执行中革军委宁夏战役计划纪念日,特发此稿件。
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审视西路军失败,其中的确蕴含着胜利的因素。这种胜利,既体现在西路军自身,更体现在更大范围和更长远的历史之中。西路军部队两万余人,抵抗了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等部队十余万人的围攻。西路军连续艰苦作战百余次,歼灭了众多的凶残强敌,给予蒋介石赖以重任的“马家军”以沉重打击!西路军的作战行动,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战略行动,对促进西安事变的转化、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间接重大的历史贡献!西路军在河西的征战和行动,还传播了革命种子,在一个陌生的多民族地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直至今天。尤其是西路军在那样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英勇斗争、顽强不屈,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精神。如今的人们,只要看到当年西路军战斗的惨烈、牺牲的悲壮、命运的凄惨、特别是西路军女战士遭受的凌辱,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潸然泪下。西路军战士是感动历史的英雄,西路军精神是感动历史的精神! 从战役层面上看,西路军也不是全军覆没。由李先念等人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经历了比长征还要苦的千里祁连山行军作战,成功地摆脱了马匪追兵,在付出了很大牺牲的情况下,400多人胜利到达了新疆。这400多人日后为我军的军兵种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李先念本人还出任了国家主席。 西路军英雄指战员全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由于西路军遭受失败,并受张国焘问题的影响,幸存的西路军将士受过许多委屈。流落民间者,处境更加悲惨。即使解放后,长征老红军的荣誉也曾长期与他们无缘。很多人因那段失败的历史而受到审查,有人甚至被迫害致死。但他们都忍辱负重,通过种种方式为党和人民工作。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张琴秋、苏井观、周纯全、秦基伟、李天焕、程世才、王泉媛、王定国、王定烈、胡正先、李培基、李春霖、夏云超、曾庆良、黄鹄显、黄良诚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忠诚终于赢得了党和人民的承认和尊重。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老战士证”发到长期流落河西地区的年逾古稀的老红军战士手中时,他们悲感万分!一位女红军老人激动地说:“谁说我们是流落红军?我们对党和红军的忠诚从来就没有流落过……………”,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内涵就在于此。
以下转载最近《中国老年报》关于西路军左支队的文章报道:
西路军左支队浴血突围祁连山
兵分三路打游击 1937年3月14日,与敌拼杀了几天几夜的红军西路军余部3000余人终因抵挡不住强敌的进攻,从祁连山康龙寺地区边打边撤,最后退守到冰天雪地的祁连山区的石窝山上。 面对西路军有可能全军覆没的险恶局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决定召开师、团干部会议,确定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指挥部队刚击退了敌人的最后一次进攻、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的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部队拖着疲顿的身体向石窝山顶走去。 陈昌浩用哽咽的声调向大家宣布了3项决定:一、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8位同志组成指挥部。三、全军尚存的部队分为3个支队进行游击活动,等待与援军会合。红三十军剩下的5个营和总部直属队共1500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到西面大山打游击。红九军剩下的3个步兵连、两个骑兵连共700人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率领,到南面大山打游击。伤员、病号及妇女、小孩约1000余人编为一个支队,由毕占云率领,就地转移。 望着面容憔悴的西路军总指挥陈昌浩,李先念动情地说:“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带着队伍突出去!” 当天夜晚,李先念、李卓然、王树声等人怀着沉重、难舍的心情,送走了陈昌浩、徐向前之后,立即集合部队准备转移。临行前,李先念作了动员讲话。随后,左、右两个支队同时朝不同的两个方向出发了。 翻雪山,甩追兵 3月,正是祁连山最寒冷的季节。高耸入云的山峰披冰戴雪,寒风夹着鹅毛大雪从山头扑向峡谷,像利刃似的刮着战士们的皮肤。指战员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踏冰履雪,跟着向导朝祁连山西部行进。 翻过了一座山头,部队停下宿营。干部战士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地在石崖边、枯树下背靠背地坐着,头上顶着一块羊毛毡片,在狂风暴雪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雪停了,风也住了。李先念、程世才带着部队又启程西进了。他们走了不到200米,前面又是一座陡崖。只见有两名红军战士,一个双手持枪依着崖壁站着,一个坐着,枪横在双膝上。他们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一动不动。 程世才走上前去问道:“你们是哪个连队的?怎么还站在这里?” 然而,当他走近跟前看到的却是两个冻僵的身躯,就像两座塑像…… 李先念伸手摸了摸一位哨兵的脸,仿佛摸的是青紫色的岩石。他痛苦地摇了摇头,随后含泪摘下自己头上的军帽,跟在后面的战士们也都摘下了军帽或包布,一齐为这两位英勇的战士默哀。 警卫员说:“政委,把他们埋了吧。” “就让他们这样吧,让他们看着我们出征、远行!”李先念知道,冰冻的泥土比石头还硬,根本无法挖坑掩埋他们。 在经历了几次恶仗后,李先念率领西路军左支队经过十多天的行军,翻过了海拔5000米的祁连山雪岭,彻底甩掉了敌人的追踪,于1937年3月下旬到达祁连山西面山下的河谷地区。这时,西路军只剩下900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