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送上一腔情意 赢得一片赞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淮安周恩来纪念地接受捐赠记
2008-03-18 11:52:37
作者:陈国民、江涛、李子权、张越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全家人将这些遗物珍藏了32年,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捐赠给周恩来故居,了却了全家人的一个心愿——让更多的人看到衣领已经破旧的极普通的衣服,学习周恩来倡导的艰苦朴素的崇高精神。
  百岁老人挥笔颂恩来
  3月5日上午,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铜像广场人群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正在以各种形式纪念一代伟人周恩来。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在几个人的帮助下将一个大包刚打开,就见一件书画长轴从里面窜出来,这立即吸引住了周围的观众。
  这个戴着棉帽的老人大声介绍着,说他是在南通工作的江西人冯训苏,昨天就来到了纪念馆,这幅书法作品是101岁南通书法家朱漱梅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而写的。除了这首七律诗外,老人还书写了一个长幅。随着他的话声,朱漱梅老人的学生黄梅丽将一书法长卷慢慢展开。边上的人立即蹲下身,只见长20.08米、宽60厘米无接缝的白纸上裱着红纸写的"江海人民隆重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其书法铁柯铜枝、遒劲有力。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书法作品的下沿一侧,一溜排盖着象征永远(久)怀念的999枚邮戳,这些邮戳来自各个地方。黄梅丽还将朱老学生写的二条宣传标语拉开,系在广场两侧的石墙上,红底黄字,一清二楚,内容是宣传胡锦涛在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号召游客学习周恩来精神。
  朱漱梅老人生于1908年,是南通的老人形象代表,他曾赋诗道:“世纪老人莫自夸,百年老树亦开花。若非我党送温暖,早已坟头恬暮鸦。”诗中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挚爱。2004年邓颖超诞辰一百周年,曾被周恩来关怀过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放牛娃”周桂花精心设计制作100只纪念瓷碗,那上面的书法也是朱老的。义务宣传结束后,周桂花、冯训苏、黄梅丽一起将朱漱梅书法捐赠给了周恩来纪念馆。
  农妇厉德进“红心”献伟人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一直心里想着总理、念着总理的厉德进,早早便打定了主意:送110盆鲜花来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经过精挑细选,3月2日,厉德进准备了110盆红白两色的“仙客来”鲜花,自己租了一辆卡车将花运进周恩来纪念馆,在周恩来铜像前摆成"心"形,用红色寓意总理心怀劳苦大众的一颗火热红心,白色象征着总理纯洁高尚的品德。
  厉德进说:“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时时刻刻想着劳苦大众,他的心里永远想着人民,想着我们普通老百姓。因此,我们也永远怀念他,心里永远想着他。”“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为了宣传周恩来精神,厉德进多年来不辞劳苦,不畏艰辛,不仅在总理家乡宣传周恩来精神,还只身一人奔波在北京、南京、无锡等地。每有闲暇,厉德进就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宣传周恩来精神,号召大家学习周恩来精神。厉德进先后多次走进校园,向大学生、中学生宣扬周总理精神,号召他们不忘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厉德进举办演讲和展览,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另外,周恩来在12岁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深深打动了厉德进,同一天她精心挑选了12盆梅花,送给周恩来故居。在场市民感动不已。淮安信息学院一名大学生表示,自己今后也会像厉德进一样,热爱总理,学习总理的同时,不忘向更多的人宣传总理精神,让总理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两次捐赠   真情感人
  1月18日,冒着凛冽的寒风,苏州著名的连环画收藏家、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连环画分会会长姚嘉康先生专程来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他收藏多年的共计十五册有关周总理题材的珍贵连环画。这些连环画中有《大江歌罢掉头东》、《八一风暴》、《西安事变》、《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等。这些连环画大都出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一本介绍全国周恩来纪念地的专著《永恒的足迹》出版发行(图)
·下一篇:周恩来一生中最重要的3月5日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